有young山西丨侯磊:公交维修车间里的“花木兰”(车间花木兰公交车公交工匠)

侯磊,女,30岁。
太原公交集团第二汽车分公司南上庄车间汽车电工。
自步入工作岗位以来,侯磊始终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工作准则,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了判断问题准确、解决问题快速、修理技能过硬的本领。
2018年取得太原市第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公交车修理工比赛第一名,2019年获得“时代新人·晋阳工匠”称号。

人物寄语

不求有多大成就,先把每件小事做好,这是我所坚持的工匠精神。

有young山西丨侯磊:公交维修车间里的“花木兰”(车间花木兰公交车公交工匠)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小侯,我这车灯不亮,你给看看是咋回事儿呀?”在太原公交集团第二汽车分公司南上庄车间,一名公交车司机从故障车上下来,着急地问。

“应该是组合开关坏了,没事儿,问题不大。
”说话间,一名留着短发、身形瘦小的女生坐到驾驶座上,拿起螺丝刀、尖嘴钳子等工具,在几路电线之间一阵拆修。

“好啦,试试吧!
”不出10分钟,小侯就排除了故障,招呼司机将公交车安全驶离车间。

这个女生名叫侯磊,今年30岁,是一名汽车电工。
很难想象,面容清秀的她整日待在油腻的车间,与公交车里的各种电路系统打交道,堪称维修车间的花木兰。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坚守在此?又是怎样的成绩让她感到荣光呢?

从三尺讲台到车间地沟:她是车间唯一的女电工

见到侯磊时,她刚剪了一头利落的短发。
“漂亮吗?哈哈哈……在车间干活,留长头发不方便。
”侯磊指了指车间里面,5条地沟从东到西顺次排开,上面停着待检修的公交车。
地沟宽约半米,高度约1.2米,身高1.6米的侯磊下到地沟检修车底电路时,必须低着头、猫着腰,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

侯磊在地沟检修公交车

即使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侯磊仍然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所受的冲击。

2012年3月,侯磊成为太原公交集团第二汽车分公司的一员。
上班第一天,她特意打扮了一番,不曾想刚进车间就被师父上了一课:头发尽量扎起来,否则修车时会不方便;指甲要剪短,不然容易藏污纳垢;不许佩戴易连电的项链、戒指等饰品,安全第一。

这几条硬性规定轮番轰炸着侯磊的少女心,而眼前的景象也让她连连叹气:巨大的车间内持续回荡着气泵的轰鸣声;油污渍在各处,经常不知道怎的就蹭了一身;地沟上总是停着待修的公交车,一辆刚修好,另一辆就开了进来,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太原公交集团第二汽车分公司南上庄车间

侯磊在心里打鼓:“这就是我即将从事的工作吗?”在此之前,她是一名英语老师,整日站在明亮的教室中,与孩子为伴,加之对电工知识一窍不通,突然改行,不免迷茫。

所幸侯磊的父母都是公交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太原公交贡献力量。
“试试吧,兴许能成。
”身为钣金工的父亲给侯磊鼓励,她卸下思想包袱,决定跟紧师父,勤学苦练。

白天在车间,侯磊现场观摩车辆故障排查,把所看到的机组、电路都画下来,哪怕一只喇叭的线路都要仔细描摹一遍。
晚上回了家,她翻开电工基础知识,把现场遇到的问题和所学理论对照,强化记忆。
“这看似个笨办法,但我从零开始,就得下苦工。
”谦虚如侯磊,书本、父母、师父、同事、司机,都可以是她的老师。

但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学习就能搞定。
体重百斤的侯磊,常常要跟二三十斤的马达较劲,拆装检修,排除故障。
“搬不动怎么办?就是硬搬!
”作为车间唯一的女生,侯磊无惧性别差异,什么事情都冲在前面。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不能总指望别人帮忙,还是要靠自己。
”侯磊凭着这股韧劲,一年之后,终于出师。

“其实干久了,就发现这份工作的乐趣了。
”侯磊从地沟上来,打开公交车侧盖,钻到发动机附近检修设备。
“你看,也就是我这样的体型,钻进来毫无压力。
”侯磊笑说。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大抵如此。

汽车电工搞发明,让维修效率翻了倍

7月的天,高温难耐。
侯磊掀开车盖的瞬间,一股热气迎面扑来。

“水箱温度能达到80摄氏度甚至更高。
”侯磊钻到车里检查时,胳膊时不时碰到水箱水管。
“碰一下就起个水泡,或者烫掉一层皮。
”侯磊云淡风轻,干电工这一行,车里车外跑动维修,磕磕碰碰都是家常便饭了。

侯磊钻进发动机附近检修设备

摸着不知何时磕出的淤青,侯磊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检修过程提质升级呢?

2014年,太原公交集团创立了创新工作室,鼓励大家勤思考、多创造,用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各个岗位、各个技术工种的职工,打破车间、部门的限制,因才能聚到一起。
侯磊也是其中一员,常常和同事组队头脑风暴。

夏天,公交车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发动机降温系统。
靠4个电子风扇带动的恒温控制盒,常因风扇“烧死”而罢工。
恒温控制盒位于公交车右侧下部,电子风扇位于公交车左后部,以往检修时,必须把恒温控制盒从车里拆下来,在车外检修好后,再装回车内,检查调试电子风扇工作情况。
如果调试失败,上述流程就要反复一回。
道路坏车迟迟不能上路,工人和司机都着急。

针对这个问题,今年,侯磊和创新工作室的同事,研发出了一个“恒温控制盒测试仪”。
这个测试仪可以直接和恒温控制盒连接,4组指示灯分别代表4个电子风扇的工作情况。
有了它,维修工人就可以在车外调试恒温控制盒,待完全修好再装回到公交车上。

恒温控制盒测试仪

“这个测试仪节省了一半的材料费,维修时间也大幅缩短。
”侯磊介绍,目前,单位制作出15个测试仪,分给各个车间使用。

加快创新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侯磊的工作看似寻常,但每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就把创新的进程往前推进一点。
太原公交集团创新工作室将工人答疑解难的方法汇集成册,印发给大家,供实际应用中参考。
“现在车间的年轻人很多,大家学历、能力越来越高,我们经常交流实际遇到的问题,一起提出解决办法,以减少弯路,提高修保效率。
”侯磊感觉得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越加浓厚。

荣获“晋阳工匠”:知识储备、修理技能“双一流”

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对于侯磊而言,意义非凡。
在太原市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第二届“时代新人·晋阳工匠”命名大会上,包括她在内的90位一线劳动者,一起被命名为“时代新人·晋阳工匠”。

侯磊被命名为“时代新人·晋阳工匠”

捧着沉甸甸的证书,侯磊觉得,那些学有所得的日子,那些因为修理故障而不眠不休的日子,那些成功解救道路坏车的日子,又都鲜活起来。

侯磊想起一次偶然的道路救援。
那时她正行驶在回家路上,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全车没电的公交车。
“本能地就想上去看看怎么了。
”侯磊说,尽管不是自己车队的公交车,但她还是进行了一轮检修,发现是电瓶桩头的问题。
从自己后备箱里拿出工具,向司机要来一些热水,在侯磊的操作下,公交车又恢复了电力。

“那时特别有成就感!
”侯磊说,每当看到经过自己手的公交车稳稳上路,那份满足都是难以名状的。
“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呢?当然是为司机、为市民保驾护航!
”这是侯磊的使命职责,也是太原公交的“公交精神”。

靠着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修理技能,2018年,侯磊获得太原市第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公交车修理工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因此被评为“时代新人·晋阳工匠”。

从命名大会回到车间,捧起奖状的手仍然紧握扳手,侯磊的工作强度不减,值一次班要维修10到20辆公交车。
三十而立,奋斗正当年的侯磊,把“时代新人·晋阳工匠”的荣誉称号,当做过去工作的成绩单,也当做未来工作的强心剂。
“处理问题时精益求精,遇到疑难时想得更深入一些,不求有多大成就,先求把每件小事做好。
”侯磊坚守工匠精神,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彰显工匠精神于城市精神之光,弘扬工匠精神以引领时代正能量,我们的城市,因为无数像侯磊一样的一线工人,动力十足!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