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百姓健身房做活动,办理了充30抵500的预付卡,结果直到现在还未开业。”“这个月15号办理的健身年卡,谁知原来健身房早就已经被法院查封了。”近日,劳动南路“百姓健身”会所因关店导致会员卡无处可用和无法退款的情形,引发了广大市民对预付卡风险的关注。
“由于目前法律对预付卡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导致发卡单位良莠不齐,诚信意识不一,特别是发卡人“跑路’后消费者维权难以保障。”市食药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高泉所负责人告诉,预付卡投诉主要反映的问题集中在经营主体不合法、恶意欺诈、虚假宣传、强制服务、变相涨价、霸王条款、突然关门和消失、单方面终止服务等几个方面。
那么应该如何防范预付卡消费陷阱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市药工商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预付卡式消费时,应当谨慎理性,提高防范意识,要做到“五要”:一要谨慎选择商家。办卡前要注意看清经营者营业执照,确认经营主体资格,看商家经营地址与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是否一致。办卡后看出具发票是否与执照上的单位名称一致。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二要理性卡内充费。不要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而冲动消费,尽量不要一次充入过多金额,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消失导致损失;三要务必签订合同。事先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为日后可能产生的消费争议提供解决的途径和依据,对不合理的条款内容要及时纠正;四要保存发票证据。妥善保管好发票和消费凭证,一旦发生问题便于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诉。金额大的消费卡要做好备份,每次消费后注意核对余额动态,以防卡内余额缺失;五要主动维权。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根据相关证据追索相应赔偿,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