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退笔冢文言文翻译注释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之后就有十几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那么重)。前来求取墨迹、并请(他)写匾额的人多得像吵闹的集市一样。(他)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洞来,于是(就)用铁皮包裹住门槛,人们称它为“铁门槛”。后来(智永)把笔头全部都埋了,称它为“退笔冢”。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wèng),每瓮(wèng)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铁叶裹(guǒ)之,人谓“铁门限”。后以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zhǒng)”。

选自张怀瓘《书断》

智永退笔冢文言文翻译注释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永公:即智永;公,对人的敬称。他是陈代、隋代著名书法家。

2、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

3、积年:许多年。

4、秃笔头:写坏的毛笔头。

5、瓮(wèng):口小腹大的容器。

6、石(dàn):旧时重量的单位。(一石相当于60kg)

7、觅:寻求。

8、书:墨迹(亦可作“书法”),字。

9、题额:写牌匾。额;牌匾。

10、户限为之穿穴: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穴:窟窿。

张怀瓘(生卒年不详),扬州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开元年间,拜翰林院供奉,迁右率府兵曹参军。对自己书法十分自负,自称“正楷、行书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书欲独步于数百年间”。南宋学者陈思所著《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没有手迹存世。

著有《书议》《书断》《书估》《画断》《评书药石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文字论》等,为书学理论重要著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