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2003年驰加在中国开创了第一家店,2023年是驰加创立的第20个年头。在汽车后市场的风起云涌中,有这样一批门店,跟随和见证驰加整整20年。
今天汽车服务世界采访的主人公,正是驰加第一批百家门店的店主之一刁建军。

如果从卖米其林轮胎算起,刁建军与驰加的渊源从1998年就开始了。而其进入行业,也不过是1997年。
在刁建军至今26年的汽后市场从业历程中,25年都与米其林集团、驰加紧密相连。其中两次培训刁建军至今难忘。
第一次培训,刁建军建立了对米其林集团的信任,这才有了后续加入驰加的这些故事。
第二次培训,则改变了刁建军的思维,从不懂数字化的老板,变成关心门店经营数据的老板,改善了门店的经营。
一、从货车司机到米其林轮胎零售商
“我从货车司机转行开店,从没想过会有到现在的规模”,这是刁建军在采访中时常提到的一句话。
联想作家茨威格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使命。”退而求其次,或许人生第二幸运的事,就发生在刁建军身上:获得了自己“不曾奢望过”的事业与生活。
在开店之前,刁建军是一名职业的货车司机。由于工作关系,平时也需要跟轮胎打交道,加上预判货车运输行业有衰落趋势,刁建军放弃了漂泊在路上的生活,和爱人在成都永安镇的路边,开了一家夫妻店。
“当时是1997年,我租了两家门面,40平米左右,然后自己做了个招牌,就这样起步了。业务也很简单,就是加气补胎。”
到了1998年,米其林区域经理来到门店进行轮胎的介绍与推销。彼时的刁建军对米其林还带着几丝疑虑。但被米其林厂家坚持每月1-2次的来访所感动,刁建军的门店“慢慢的进了一点米其林的轮胎来卖”。
由于刚刚加入,各方面还不太熟悉,这一时期刁建军门店米其林轮胎销售业绩表现相对一般。为了帮助门店更好的适应,彼时米其林的厂商安排了一次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轮胎知识培训(轮胎种类、性能、参数等)以及轮胎销售技巧(话术、售前售后服务等)。
正是这一次培训,彻底打消了刁建军此前对米其林的疑虑,并开始建立对米其林品牌的忠诚度。
“当时我不仅卖米其林轮胎,也卖其他品牌的轮胎。但是别的轮胎厂家从来没有培训,只有米其林帮我们培训。而且培训对我们提升轮胎销量的帮助也很大,原来只知道轮胎装在汽车上,根本不知道抓地性、耐磨性这些东西,现在知道了,我在客户面前就显得更专业了,面对客户也有了自信心。”
经过此次培训,刁建军不再售卖其他品牌的轮胎,成为完全的米其林轮胎的零售商。其门店一改从前脏乱差的形象,从店面招牌、门店装修、轮胎陈列、员工服装等方面,全部升级为米其林形象。
(1998年,刁建军的门店换成米其林轮胎招牌)
到了2003年,米其林集团创立了驰加,推出了轮胎+快修的业务模式。相比1998年面对米其林经理来推销时的“还有几丝疑虑”,这一次面对驰加体系,刁建军则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这几年合作下来,我感受到米其林对我们终端零售店的重视,也感受到米其林强大的品牌力与服务力。我也相信米其林作为一家百年企业,它推出的平台一定是靠谱的,所以我相信加入驰加,能让我们走得更长更远。”
因为相信,所以选择。就这样,刁建军的门店于2003年底,成为了驰加第一批百家门店之一。到了2009年,驰加推出特许加盟商经营模式,刁建军的门店也就正式成为了驰加加盟商行列的一员。
随后驰加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服务模式也经历了1.0、2.0、3.0的迭代,凭借卓越的驰加运营,在多变的汽车市场发展中,带领诸如刁建军这样的加盟商门店,走在汽服门店的前沿。
二、从40平的打气补胎店到700平的维修养护综合体
加入驰加后,刁建军先后共开设了两家驰加门店,员工数量从1人增长至20人。
第一家驰加门店,由原来40平米的夫妻店扩张而成,扩张后面积在100平米左右,围绕轮胎及轮胎相关展开快修快保业务。
第二家驰加门店,则是2010年开设的。据刁建军回忆,当时汽车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门店都在做一条龙服务,由于第一家驰加门店面积小,无法开展洗车等其他业务,于是“便开了第二家面积更大、服务更好的驰加店”。
新门店面积有700平米,员工分为接待、洗美、快修三个部门,业务涵盖洗车、美容,轮胎、保养、维修等,能够满足客户对养车的一切需求。
(2010年,刁建军第二家面积700平的驰加门店)
在采访的过程中,刁建军还告诉笔者,这700平米的店铺不是租的,而是他买下的。笔者一方面感到吃惊,另一方面也被这位老板的魄力与远见所折服。
“从卖轮胎到加入驰加之后,我们门店的业务走上多元化道路,我就觉得汽修汽服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跟着驰加一直走下去,我相信我的门店是可以传承下去做成百年老店的。那买下来之后,就是我自己的房产,想持续做下去的话,不会受到房租涨价、或者生意不好要转让这样的影响。”
刁建军的这席话,很多人听了或许会嗤之以鼻。在一个以目的和结果为导向的社会,我们听过太多“回报率”、“不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多”之类的话。
那时候的刁建军一定也考虑过风险,但他在考察过门店后“立即就把它买下了”。这份当机立断的魄力,就来源于对驰加绝对的相信。而这份“相信”,也没有被辜负。
依托驰加体系,刁建军的门店从轮胎相关业务,到开始尝试机油保养等新业务,再到如今为汽车提供全方位养护、维修的一条龙服务,实现了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全面升级与迭代。
也正是因为跟随驰加,在行业竞争激烈、整体淡季的当下,刁建军的门店还能在保持去年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业绩的微增长。
三、驰加体系多重帮助 助力门店淡季增长
业绩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驰加为门店提供的一系列帮助,刁建军也总结了几项他认为受益最大的,分别是驰加顾问团队、CPP中央采购平台以及业务多元化的探索。
◎ 驰加顾问团队
在刁建军第二家驰加门店开业初期,驰加顾问会每月到店,指导门店业务结构的搭建、转型以及深入门店的运营。刁建军把驰加顾问比作“桥梁”,通过这座桥梁,门店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与总部沟通。
驰加顾问的无私付出,刁建军也记在心里。
“在2015年的时候,有一个外地来的驰加顾问。当时我们门店白天业务比较繁忙,我就问他能不能晚上再进行培训。这个顾问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他是在迁就我们的时间,晚上下班了来培训,但是没有任何怨言,这个事情我记了很久,很感动。”
而这一次驰加顾问的培训,恰好成为了前文提到对刁建军有重要作用的两次培训之一。
“在这次培训之前,我对数字的概念是不敏感的,也根本不关心门店的经营数据。当时这个顾问,就抓住了我的心理,就告诉我说,门店的业绩目标、员工绩效、营收数据,都跟门店的经营有很大的关系。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明白了数据的重要性,改变了我原来做老板的那种思路。”
在刁建军看来,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想法,就很难发生改变。但是通过驰加顾问循循善诱的引导,改变了刁建军的认知,打开了他在门店管理上的新思路,“这是驰加顾问很成功的地方”。
经过这一次培训,现在刁建军开月会时,都是先从数字开始。“回顾上月的经营数据,制定下月的业绩目标,通过分析这些关键数字,找到经营问题,改善门店的业绩。”
随着门店管理和经营能力的提升,刁建军在当地维修、洗美行业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获得了驰加内部的鼓励与认可,获得了“驰加网络拓展最佳贡献奖”。
(驰加网络拓展最佳贡献奖-刁建军)
◎ CPP中央采购平台
在汽车后市场,配件供给一直是难题之一。而驰加推出的CPP中央采购平台,有效解决了加盟商的痛点。通过CPP,驰加总部可以帮助加盟商在进货渠道以及成本上形成两大优势。
刁建军表示:“以前会因为产品质量的问题经常受到客户投诉,随着驰加中央采购平台的推出,我们在CPP上采购,正品保证的同时也为门店降本增效。但凡有任何问题,都会及时得到处理解决,这给了我们开启汽修新业务的信心。”
◎ 业务多元化探索
复盘一路走来的历程,刁建军表示,“最感谢的还是驰加多元化的业务体系”。
“原来我们只是卖轮胎,根本不知道修车、保养这些,如果我们没有加入驰加,可能我们做单一的轮胎店,这个店也走不到现在。驰加给我们带来了业务上的升级,让我们不至于被市场淘汰。”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的崛起,油车保养下降是客观事实,而驰加也在积极开发与新能源车相关的新业务,为全国的加盟门店寻找新的出路。
刁建军表示:“在业务方面,驰加一直很注重跟上趋势。驰加邀请专业的新能源车培训机构,为我们加盟商做扫盲培训。告诉未来这个市场我们能够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让我能够坚定信心跟驰加走下去。”
写在最后:
从货车司机到米其林轮胎零售商,从门店经营者到管理者,在数次的身份转换中,借助驰加的力量,刁建军成就了一份自己“不曾奢望”的事业。
“20多年前的话,我觉得自己开个小店就可以了,看到别人开了个大店,我可能都没有这个梦想,也不敢去奢望。但是过去这么多年,与驰加形成的默契,我们在前面走,驰加在后面推,能拥有今天两家门店这样的规模,我感觉很满足。”
在采访的开始,被问到从货车司机转行的原因,刁建军提到一句:“经常外出出车,与家人聚少离多,也没有假期的概念”。而在加入驰加后,刁建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来如果要陪家人出去玩个十来天,丢下门店还不放心。现在驰加有完善的培训机制,我们店有店长和员工,就让我从繁琐的门店事务中解脱出来,我也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是跟着驰加平台、跟着驰加全国1600+加盟商一起走,也许会走得比较慢,但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得更稳,也能走得更远。
“我坚信,跟一个好的品牌走下去是没错的”,刁建军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