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顺利抵达目的地,只见漫山遍野的竹子郁郁葱葱,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清澈的山泉水在林间汩汩流淌,一处别致的小花园隐藏在山林间,曲径通幽处,知了声响彻山野,欢快而带有节奏感……满目葱茏,景色分外养眼。我们到达后,稍作准备,在外请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张瑜、唐波两位老师带领下兵分两路,迫不及待的向山林深处寻觅。
在山脚下路边,看到的是叶片心型,有着特殊腥臭味的鱼腥草;开着深蓝色小花的鸭跖草;白苏;苎麻;

缠绕的草本何首乌;叶丛生、弧形脉、根为须根的车前;喜欢生长在石头缝隙的凤尾草;有种在假山旁做装饰的南天竹、果实作天竺子入药;
挂在篱笆上的蝙蝠葛,根茎作北豆根入药。
沿着山路,一颗大树挡住了我们,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上面密密麻麻的趴满了山蝉,也有蜕变之后遗留的金蝉衣,伴随这响彻山林的大合唱,我们继续前行。
在竹林空地上有细长细长茎的野灯芯草;有止血功能的龙牙草,地上部分作仙鹤草入药;
有开着白色花,结着一排排扁球形小浆果,美得惊艳的垂序商陆,如剖开根的横断面可见经典特征“罗盘纹”,此药峻下逐水功能强、有毒;
有圆锥花序腋生、茎上有红色斑点、节膨大的虎杖;
有攀爬在竹林旁的华中五味子,果实为南五味子。
青青翠竹,遮天蔽日,越往竹林深处,路越崎岖,地上湿滑、泥泞,不怕人的花蚊子,拼命地追着我们,把我们露在外面的皮肤,当成了它们的主战场,留下一个个大大的蚊子包。天气炎热,我们个个汗流浃背。
同仁们直感叹:这野外的采药环境是多么的恶劣,深深佩服那时古人的艰苦精神。我们互相搀扶着,照应着,一步一小心在竹林中穿行。
竹林下,遍布叶片3-7片集生于茎端、呈轮生状、不定根横生的紫金牛,全株作矮地茶入药;有着长长花葶、开着紫花、叶子细长的山麦冬;有掌状复叶为5枚小叶的细柱五加,根皮作五加皮入药。
碰上绞股蓝与乌蔹莓两植物,唐波老师把它俩放在一起对比,有助于我们理解记忆。同为草质藤本的它们,均有鸟趾状掌状复叶、卷须。不同的为:绞股蓝—葫芦科植物,单性花,雌雄异株,圆锥花序,卷须生在叶腋内,由茎变态而来,无托叶,味苦;乌蔹莓—葡萄科植物,两性花,聚伞花序,卷须生在叶对面,由叶变态而来,托叶三角形,味淡。
行走在密林中,我们是快乐的植物探索者,只为与植物来个亲密接触,由于环境所迫,我们提早下山了。
山脚下路旁,有开得正艳、4枚白花瓣的威灵仙,不是亲眼所见,很难与药房黑色细根的饮片联系在一起;有豆科植物、挂着线形荚果的苦参;
有结着彩果的野葡萄;有叶柄、叶缘和叶背脉着生小倒刺的茜草;
有垂着小铃铛一样果实的马兜铃;
有缠绕草质藤本黄独、块茎作黄药子入药;有菊科植物天名精,果实作鹤虱用;有茎为一堆丝的菟丝子,种子为菟丝子入药;
有丛生、叶脉平行并有小横脉的淡竹叶;攀缘于石墙上的络石,带叶茎藤作络石藤入药……
在后续植物图片整理中,对于多来源植物,其植物来源不同,植物名称不同,如车前草、五味子;还有同一植物来源,其入药部位不同,药物名称不同,如何首乌植物,藤为首乌藤,块根为何首乌;原植物与饮片之间还有很大差距。
这次宜兴采药之旅,在紧张工作之余,放飞了心情,收获了植物知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感谢药剂科的精心组织,感谢一路相伴的中医药爱好者,如果您也对中药植物感兴趣,让我们相约明年,期待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