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这些证书“押”出去,每年什么都不用干,这些人每年就会固定拿回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额外收入,行内人称为“押证” (挂证不挂人),甚至建筑行业一些人的中级职称证和高级职称证,也能拿到需要的企业押证,分别获得几千到上万元不等的押证费。
风声鹤唳
“考消防工程师?我可不考了,以后押证不行了,还考它干吗?又不想转行。而且辛辛苦苦考了证,就算有单位能挂靠,一旦查出来,又是通报又是记入失信记录的,弄不好工作可能都丢了,不值当。”1月19日,面对大庆,公务员王洁(化名)懊恼地表示, “不过,听说这个消防工程师含金量真挺高的,一年能押七八万块钱,各省的情况还不一样,南方有的省一年能押十多万。”

最近几个月,像王洁一样改变想法的人不少。
王洁说,去年的时候,他们办公室里的6个人,就有3个人想考注册消防工程师,大家在一起聊天时都觉得这个证书太诱人了,只要考下来把证押出去,一年什么不用干就能拿回七八万,为啥不考呢。不过现在都凉了,“挂证本来就是违规的,国家现在要严管了,2月前是最后的期限,不能往枪口上撞。”王洁说。
值得一提的是,王洁的这几个同事,手里不是有一级建造师的证,就是有造价师的注册证,分别都在外面的企业押着,每年都能拿回或多或少的真金白银。
“真不敢外挂了,我好几个朋友押在外面的证全拿回来了,都注册在自己单位了,单位用不到这些证。虽然钱是拿不到了,不过现在想的是只要证别瞎了就行,人和证都在一个单位,没毛病。还听说一个造价师,原来的证是押在咱们省内的,现在担心查出来出事,拿到广东一个企业去押了,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可能想着越远越安全点吧。也有的人看风声紧,辞了现在效益不好的工作,直接跟证走了。”采访中,我市某建筑企业的郑小姐(化名)向透露。
疯狂押证
让这些挂证者如此紧张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几个月来连续打出的政策“组合拳”。
“现在是真不敢了,之前有证的都往外押,很多人考证就是这个目的,押出去好挣点儿外快。证就是钱,押证最疯狂的时候,一个证都押给好几家单位,省内省外的都有,全国各地,持证者从几家单位都拿钱,这些企业要晋级要升资质,没有一定数量的注册工程师不行。
有一对搞建筑的中年夫妻,四五年时间,妻子考了4个证,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丈夫更牛,有6个证。儿子高考复习时,这夫妻俩也跟着一起学,虽然考证辛苦,但回报也丰厚,两人每年光押证收入就有十几万元,让旁边很多人羡慕,这其实是不合法的。”说起前些年考证押证有多热,一名业内人士对说。
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极度缺少专业人才的企业,甚至连“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也要外借,押中级职称证的价格一年约四五千元,高级职称证多些,一年在万元左右。
限期两个月
“陆续在收紧,从去年年底开始,对挂证整治的步子明显加快了。”已经有十多年押证史的付尔(化名)对说。
付尔记得,国家刚开始建造师考试那年,他就考取了一级建造师证,把证押到了海南的一家企业,每年获利2万元,这么多年人只过去过一次。“现在证已经拿回来了,也许用不了多久,押证真的将成为历史。”付尔说。
2018年11月27日,住建部等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对挂证乱象进行全面专项整治。七部委联合协作查处“挂证”,体现了国家此次对于“挂证”的整治力度。
通知要求,对违规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违规企业,将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列入行业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对违规的专业技术人员,撤销其注册许可,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对有挂证违规行为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报其工作单位和有关国家监察机关。
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1月底,限期2个月整改,此间存在问题的人员和单位,应及时办理注销等手续,对整改到位的,可视情况不再追究相关责任。2月起进行全面比对排查,发现问题,从严处罚。
如今,距离挂证者自救的最后期限,只剩短短不到10天时间。
无处躲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清剿”违规挂证行动,是采取社保排查、群众举报、挂证者自救的方式进行。严查持证人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买卖租借资格证书等违法违规行为。
“你看这个个人所得税APP,2019年1月1日起,社保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后,个人社保信息数据逐渐实现了全国政务信息网上交换共享,无处可躲,一查这个APP,在个人‘任职受雇信息’里,你挂证注册的单位和你实际工作的单位都出来了,根本没办法隐藏。挂证单位只要有你身份信息,这里就能显示。”采访中,某建筑企业的监理师小张点开手机上的个人所得税App,向解释。
“这个谁也逃不掉,所以大家都不敢了,好多事业单位的朋友都把证书收回来注销了,不能为那点钱给自己惹麻烦。”
山雨欲来风满楼。
对于正在到来的挂证市场整治,我市建筑领域资深人士赵女士表示,人证不符、挂证不挂人的现象由来已久,弄虚作假给行业造成的混乱和危害不小。企业花钱用这些人的资质证书,为他们交社保,而实际工作却由其他人来做,浪费资金和资源不说,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不容忽视,频繁发生的“楼歪歪”、“楼脆脆”事故就是例子。
而且,受“押证热”利益驱使,很多都是外行人在考非本专业的证,比如学财务的考造价师,考了证却不会干活,没有真本事,只为押证获利。与此同时,企业里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又没时间考证。这名专业人士表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越来越完善,政策的收紧以及全国社保信息联网等客观促进因素,证书挂靠可能将真的成为历史,这对一些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利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