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大朗基层治理多妙招(信访调解治理居民议事厅)

12月1日,东莞市委政法委、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南方日报东莞部合作组织的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前往黄江和大朗调研走访。
两镇通过一个又一个治理创新的项目,描绘出基层共治善治的美好图景,形成推进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向心力与执行力。

黄江镇“租”你平安出租屋:

网格管理员+楼栋长,织就精细治理图景

黄江大朗基层治理多妙招(信访调解治理居民议事厅)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一站,观察团来到黄江镇梅塘社区。
这里屋舍俨然,道路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每条街道设有户外充电桩,楼道间的联网型烟雾报警器与消防部门联动,成为规避消防隐患的一大利器。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杂物乱堆放,车辆停放无序,电动车占满楼道。

人居环境与治理效果的改变,离不开网格管理员与楼栋长“双剑合璧”的努力。

近年来,黄江镇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构建网格管理员+楼栋长模式,“租”你平安出租屋管理模式实施以来,黄江出租屋服务管理走向长效化、规范化、精细化。

方鹏是梅塘社区最年轻的楼栋长,是联建楼街79到82号房栋居民口中的“小方”。
23岁的他现已有五年的楼栋治理经验,“我比较细心,不急躁,就喜欢和群众打交道。

如今,街坊电器坏了、忘记带钥匙了、需要帮忙看孩子了,就能看到他拿着修理工具、玩具四处忙碌的身影。

在黄江镇,像方鹏一般热心参与的楼栋长,还有6000多名,管理着辖区7887栋出租屋。

北岸社区的楼栋长张琼管理着100多间出租屋,热心的他是网格管理员们的好助手,也经常帮助其他楼栋长处理疑难问题。
今年,他的一名租客因为未打疫苗没有被工厂接受。
张琼反映情况后,网格管理员帮助联系了疫苗接种,这位失业的租客也很快找到工作。

梅塘社区楼栋长孙小秋表示,目前他管理的一栋社区房屋涉及30套住房。
“租”你平安模式实施以来,社区环境卫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这几年,随着配套条件的改善,租金有所上涨,租客们也从之前的短租转变为半年以上的长租者。

从“被动式管理”到“主动式服务”,正在成为黄江镇网格管理员和楼栋长的工作常态。

在每栋楼前,一张张星级标签吸引了观察团的注意,这些蓝色标牌也是楼栋长的工作注脚。
“公开出租屋达标提星、违规降星的‘名片’及 ‘脸面’,辖区居民群众尤其是外来人员能更快捷方便地选择安全系数、星级高的房屋居住,既方便又安心。
”黄江镇网格管理中心队伍建设组组长庾桂香说。

庾桂香介绍,按照安全宜居、管理规范、平安服务、文明卫生等4大类科学评定标准,黄江镇针对出租屋进行星级等级评定,“通过挂牌公示项目,提高楼栋长积极性,转变思想,由过去‘

祥叔调解工作室:

群防群治,多元调解

走进祥叔调解工作室,祥和苑、调解1室、调解2室、接待大厅等功能区素白敞亮。
抬眼所见,即是“祥叔调解心得”、《枫桥经验》书画作品、“一张笑脸、一杯清茶、一声问好、一句请坐”标语。
在这里,句句传递着“礼之用”理念,处处彰显着“和为美”主题。

在黄江,祥叔的名字家喻户晓,谁家有矛盾了,邻里不和谐了,劳务有纠纷了,人们就会想起这位“和事佬”。

翻开一本本心得体会,每一张纸页上事无巨细地记录着祥叔一次次走访调解的案例经过。

从事基层调解工作二十余年,祥叔形容自己像个望闻问切的医生,“要观察事态变化,找到纠纷调解的转机”。
对于矛盾调解,祥叔颇有心得:“本着‘三个一’的经验,讲好一堂课、带好一帮人、影响一片人,以拉近距离,赢得信任,促使对方讲真话后,再耐心磨合,进行理性劝诫。

2012年退休后,他依然热心调解工作。
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祥叔把主要精力用在指导提升人才库成员调解工作水平方面。
2021年,黄江镇以祥叔调解室为依托,成立黄江镇人民调解工作人才库。

如今,这些从业三年以上,来自基层一线,具有较高的调解技能、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的专、兼职调解员以及专业律师组成的“智囊团”式调解队伍从祥叔手中接过接力棒,承担起调解重任。
“首批入选人才库的共有16人,他们是新一批调解工作骨干。
”祥叔说。

作为黄江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室,祥叔调解工作室现在主要受理的是全镇的重大疑难纠纷,与综治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等部门建立联调联防机制,协同化解镇内的重大矛盾纠纷。

祥叔调解室调解员赵智钰介绍,自2019年成立以来,祥叔调解工作室现已化解73宗矛盾纠纷,参与各类公益宣传活动10余次,累计解答群众咨询100多次,参与协调“义乌商城合同纠纷”等较大纠纷30宗,涉及金额4390.96万元。

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

从信访办理到信访治理,织密大调解一张网

走进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和枫苑绿树成荫,中心内外修葺一新,安检区、访前法律工作室、矛盾调解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

为了破解治理难题,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叶建芬把医调委、司法分局、综治办、信访办、人社分局的信访处理工作集中“搬”到大厅。
“解决信访诉求像逛超市一样方便快捷,实现落地解决。
”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叶建芬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整合了大朗司法分局、大朗法庭、全镇村驻村律师、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调解资源,按照“属地、属事管理”原则,限期解决,实现一条龙化解,一揽子管理。

2019年大调解机制实行以来,中心共调解了6118宗信访案例,成功率达到98.6%”,信访总量连年下降——从2018年665宗到2019年399宗,到2020年336宗。

从过去的村民群众上访,变成调解员带着问题走访下基层,叶建芬认为,调解矛盾需要破解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而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发挥不同部门、行业协会、律师服务所、社会公益调解师等多方调解力量,并且做专做精,将其统筹在大调解机制内,“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叶建芬说。

为了让信访诉求得到落地解决,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还创新建立起“信访诉求服务+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

“遇到情绪激动的来访者,宜疏不宜堵,只有从根源上打开心结,才能将矛盾遏止在萌芽状态。
”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蓉蓉介绍,中心现已建立起一支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伍。

在“信访诉求服务+心理咨询”的多元调处模式下,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解开一拨拨群众“心结”,搭建起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平台,将信访办理变成信访治理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心态。

黎贝岭村富新社会治理服务中心:

人口倒挂,共治“有我”

从大朗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向西出发,在前往松山湖大道延长线的方向上,本期观察团来到最后一站——黎贝岭村富新社会治理服务中心。

松山湖大道延长线大朗段贯穿黎贝岭村,把黎贝岭村一分为二,“大朗的马六甲海峡”的称呼由此而来。
西、北连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北边建有华为、漫步者等大型企业……松山湖许多大型企业的员工在黎贝岭村富新小区租住,这里人口倒挂现象严重,本地户籍与外来常住人口之比达到1:24。
如何服务好这些外来常住人口,让他们真正把当黎贝岭富新小区成“我的家”,黎贝岭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当天下午4时许,黎贝岭村富新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居民议事厅吸引了观察团驻足。
在这个议事空间里,五名居民代表和一名村委会工作人员正围坐一桌,就“电动车上楼及停放问题”表达诉求,征集意见。

黎贝岭村党委书记彭志成介绍,富新社区有上千台电动车。
与此同时,电动车遗失问题、漏电隐患、停放无序、充电桩不足等问题也带来安全隐患,成为住户此次议事的主要诉求。
议事厅上,村委会工作人员彭志广将居民意见一一记下,“我们接下来跟消防部门商量解决办法,做好消防措施。
”彭志广表示,他们将通过监控、实地巡查等方式加强社区治安。

每月1日举行的居民议事活动是社区善治的缩影。
“点对点沟通,有助于切实解决问题,治标也治本。
”参会的居民谭先生说。

为了增强居民归属感,黎贝岭村富新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从“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从“做群众工作”到“由群众做工作”。

在居民“点餐”服务中,居民通过服务站、居民听证会和“富新有我”点对点微信群对下季度将开展的活动进行投选,由社工收集、统计投选结果并投选结果进行公布,中心根据投选结果制定下季度服务方向。
“‘富新有我’不只是一句口号,我们意在增强居民自治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其归属感,打破与居民之间的‘陌邻’关系。
”彭志成说。

为方便企业员工们办事、享受服务设施,富新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还特地“错峰”上班,从下午2:30至晚上9:30开放,并为居民们提供社保缴费明细查询、租房提取公积金、个人完税证明打印等100多项政务服务的免费代办。

每年暑假,外来务人工员的子女像“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赶来。
为了免去家长烦忧,确保“小候鸟”安全,黎贝岭村富新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整合中心现有设施和场地,在“‘我’的空间”开设起公益课堂,为小候鸟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文化、手工课程。
“家长报名太火爆了,原本只准备招20对,结果有50多对报名,我们把兴趣班规模扩大再扩大,终于满足了居民需求。
”黎贝岭村富新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一名社工说。

在一系列的暖心服务之下,外来常住人口的归属感更强了。
社区商户谭先生说,从前自己还经常有“外地人”的自我认知,但这两年社区服务越来越周道、细致,有什么问题反映后也第一时间帮忙解决,让他有了“在自己家乡的感觉”。

【撰文】龚菊 郭文君

【摄影】何绮莹

【作者】 龚菊 郭文君 何绮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