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拳师王心悦)
提起鹿邑武术拳师王心悦,过去年纪稍大点的没有几个不知道的,他一生爱国致诚,耿直侠义,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在省内外武术界都有名气。可惜随着老一辈人的陆续逝去,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了解他传奇的一生了。下面,我就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二。
一、拜师义和团高手王心悦,生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原鹿邑西关人(家住西城门外山陕会庙旁边<今民主一街>),晚年居住于城内健康街。逝于1990年农历正月初九,享年84岁。

王心悦所学以少林派为主,精通大洪拳四路、小洪拳、紫功拳、五花炮拳、老君拳等,对实战性很强的六合拳、八路盘锤颇有心得。在器械上,除了擅长刀、枪、棍、匕首、三节棍、青龙大刀等普通兵器外,对一些冷门独特器械,如子午鸳鸯钺、拂尘、梢子、群仙拐、虎头双钩等均有很深的造诣。
少年时的王心悦是个不幸的人,13岁时就父母双亡,因无兄弟姐妹,孤苦伶仃地不得不靠吃百家饭度日。但也是在那一年,他又有幸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师父张海章。
张海章,生于1864年,河北沧州人,早年曾与其父共同加入义和团(其父为义和团艮宫门的一个首领)。庚子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张为躲避官府迫害,隐姓埋名流落江湖,先后在安徽太和、亳县和河南鹿邑等地以教拳为生,在豫皖一带很有名气。
(晚清义和团合影)
1919年,张海章一人来到鹿邑教拳,期间遇到了王心悦。一个是独自漂泊江湖,一个是孤儿孑然一身,张海章于是就认王心悦为义子,教其和一众弟子习武练拳,强身健体。从此,张海章就在鹿邑停下多年漂泊的脚步,开始与王心悦一起生活,一直到1958年去世,享年95岁。
或许是天生练武的材料,王心悦虽然13岁才开始习武,但对各种拳术和器械一点就透,一学就会,加上个人勤奋,几年下来就从众师兄弟中脱颖而出,与西关的王洪亮、城西边王青龙合称“豫东三王”。
后来王心悦在师父的主持下结了婚,不久就有了我的父亲,祖孙三代一起生活。此时张海章年事已高,王心悦就继承了他的事业,一边授拳一边开始做生意,家境慢慢好了起来。
父亲四五岁时,王心悦开始教其习武,并经常请张海章为其指点。虽说张海章早已不在世人面前展露拳脚,但年少的父亲对这位师爷的功夫造诣一直深信不疑。据父亲说,他曾见过师爷的“睡功”——头枕一凳子,脚垫一凳子,全身悬空的睡觉。更神奇的是,有一次午睡时,父亲竟见他睡在两棵树中间的一根绳子上,就像《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睡绳功”一样。
张海章的独门兵器是子午鸳鸯钺,据说是其父亲留下的。子午鸳鸯钺是八卦掌门派的独特兵器,由清代董海川所创,演练起来千变万化,在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后来张海章将这对钺传给了王心悦,王心悦传给了我父亲,父亲又传给了我,算起来至少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看来,它虽然不是名贵的文物,却是几辈武术人百年传承的历史见证,其意义和价值非金钱可估量的。
(老拳师王心悦)
二、国术赛勇夺双冠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三日,民国鹿邑县政府国术馆组织了一场大型武术赛,比赛地点设在县“簧学堂”前的广场(今县委8号院)。
为吸引更多的武术精英参与,这次武术大赛打破省界、县界限制,参赛选手来自豫、晥、苏、鲁4省1市13县,共有157人高手参加。经过五天激烈的器械和徒手搏击比赛,最后产生12名高手进入决赛。
当时与王心悦对抗的是时任徐州市警署一名警长的儿子,赛前张师父叮嘱王心悦,对方是官少爷,咱是草民,点到为止即可。但在比赛中,对方处处死招,招招致命,王心悦被逼无奈,奋力还击,最后一招“双燕叨草”,直插向对方双眼,但瞬间又变为“白蛇吐信”重创对手,最终获胜,但对方也因此废了一只眼睛。
事后,王心悦说,传统武术练的就是杀人技,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但因为是比赛,他没有继续用完“双燕叨草”那一招,要不然对方的双眼就瞎了。但纵然如此,王心悦也内疚了一辈子。
比赛最终,王心悦力压群雄,获得器械赛第一名,徒手擂台赛第一名(阎循笥获得第二名,刘文章获得第三),王心悦从此一战成名(此事在1992版《鹿邑县志·体育篇》有记载)。
三、杀日寇为民除害四省武术大赛的第二年,即1938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四),日寇第一次占领鹿邑。1939年4月,驻柘城县的日寇偷袭县城,鹿邑第三次沦陷,从此盘踞下来长达6年,在鹿邑犯下了累累罪行。
这股鬼子隶属日寇第四骑兵旅团的一部,在这群畜生中,有一个外号叫“大眼”的鬼子最坏,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是坏种中的坏种。
“大眼”驻扎在西城门楼上(今西关吊桥处),每当他站岗,对老百姓拳打脚踢搜刮财物是家常便饭,进城赶集走亲戚的大闺女小媳妇不知道被他糟蹋多少,光受辱后跳进西关沙疆山土井里自杀的就有六七个,女人们进出城都是绕着西门走。百姓提起“大眼”都是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资料借鉴图片)
王心悦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就和刘勇材、杨金山等师弟们商量要为民除害。通过观察“大眼”的活动规律,他们想好了一条简单粗暴的除奸计策。
一天晚上,摊上“大眼”值夜班,王心悦和师弟们躲在城门吊桥下面,先有刘勇材、杨金山在桥下制造动静,王心悦在一旁手拿一根加长绳鞭(一种软兵器,头为精钢打造的尖锥,后系二丈多长的麻绳)伺机行动。
绳鞭
“大眼”听到桥下有响动,就从城墙垛口伸头往下看。瞬时,蓄势待发的王心悦闪电般地向上甩出绳鞭,一下子套住了“大眼”的脖子,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王心悦猛地往下一拉,“大眼”直接从城门楼上摔了下来,当场一命呜呼。
下面的几个人见状迅速冲上前,将尸首抬起来转身就跑,一会跑到沙疆山的那个土井前,像扔死狗似的直接丢到了井里。
事后,鬼子们追查得很厉害,但折腾了一阵子啥也没查出来,最终成了无头案不了了之。其间,王心悦为以防万一,三个月都是和衣而睡,每天都在马靴里塞着匕首,绳鞭缠在腰间不离身。
王心悦与众师弟刺杀“大眼”的事迹,目前我在鹿邑有关史志和文章中还没发现有记载,但现在去询问西关那一片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都知道此事。
四、智救新四军女干部杨春芙,河南开封人,1905年出生,7岁当童养媳,12岁当童工,1925年入党,是我党一位能文能武的女战士。
其丈夫李子纯烈士(曾任吉鸿昌将军的十一师政训处上校秘书,后来担任三十军八十八旅副旅长、军秘书长),1933年夏,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3岁。
(李子纯烈士)
李子纯牺牲后,杨春芙带着二人唯一的孩子杨楚楠走南闯北,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后以同乡旧友的关系来到国民党魏凤楼部(李子纯与同为西北军出身的魏凤楼是西华同乡),以魏部洪波剧团团长身份,积极开展党的抗日统战工作。
1938年农历九月,中共豫东特委通过国民党上层关系安排派魏凤楼(此时魏已是中共地下特别党员)任国民党鹿邑县县长。杨春芙带领另外两个女地下党员沈萍(洪波剧团副团长)、陈焰随同来到鹿邑,投入到如火如荼的豫东敌后抗日革命工作。
(魏凤楼)
过去鹿邑西关商铺林立,经济繁荣,被誉为县城四关之首。魏凤楼到鹿邑后,见王心悦在群众中有威望,就委任他担任县西关的保长,王心悦的影响力也就更大了。
因工作关系,开朗飒爽的杨春芙与思想进步的王心悦渐成为好友。为更好地开展统战工作,杨春芙就和王心悦,以及张海章的弟子刘永才、杨金山、孙门灿、陈赞余等人,在东关老君台上义结金兰,拜为异姓姐弟。杨春芙年龄最长,排第一,师兄弟们都尊称她为杨大姐。
有了王心悦这个挡箭牌,杨春芙的工作就更方便了。王心悦在衙门口(今县政府大门西)有个杂货铺,后来党组织的很多活动都是在杂货铺二楼上开展的。
(1980年代的鹿邑县城)
1939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初六),时值县城东关三皇庙逢古会,会上人山人海,有数万人之多。魏县长为扩大抗日宣传,组织所部抗日宣传工作队和洪波剧团在会上演出。下午三点,驻柘城的日寇突袭鹿邑县城,战斗从三点打到晚上七时,因力量悬殊太大,魏下令撤出县城。
得知日寇进城消息时,杨春芙和沈萍、陈焰三人立即组织演员们撤离。待安排好以后,全城已经戒严,她们只好随群众跑到天主堂暂避。天黑以后被市民廖松山送往孙万祥家里,孙万祥知道三人是魏部妇女工作团和洪波剧团团长,便把他们三人掩盖在墙角的乱柴草堆里。
当晚日寇逐户清查户口,搜捕抗日人员。来到孙万祥家,折腾了一阵,用手电筒在柴堆上照照,又用脚踢了踢,没发现什么,只好离去。
(网络资料图)
因日寇盘查严格,杨春芙三人在孙万祥家的柴堆里躲藏了两天没能出城。杨春芙无奈,叫孙万祥通知王心悦商量如何脱险。事有凑巧,西关保公所通讯员王善臣(小名王买)的母亲病故,王心悦计上心来,决定让三人分头突围。
他先是把妻子的衣服交给孙万祥,让沈萍、陈焰换上,外面穿上孝服,扮成孝眷,随着出棺送殡的人群,于第三天混出城去。沈萍、陈焰出城后,东去虞城与彭雪枫部会合,最终脱离险境。只可惜二人后来都沒能看到新中国成立,先后牺牲在解放前。
这一边,王心悦让杨春芙以自己妻子、其女儿杨楚楠为自己闺女的身份,与午夜翻过西北城墙,然后骑自行车将母子二人送至柘城,与当时商丘中共地下党组织会合(当时鹿邑、柘城属于商丘地区管辖,商丘地下党组织总部设立在柘城)。
(老拳师王心悦)
五、渡尽劫波姐弟情解放后的一段时间,王心悦曾因民国期间担任保长的经历,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其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从未有过动摇。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全国兴起了武术热,王心悦就义务教授群众武术,遍植桃李,弟子遍布全国各地,为鹿邑和省争得许多荣誉。
期间,他多次受到省体育局和大学武术系专家教授的邀请进行讲课,并为整理传统武术资料进行录像,为鹿邑的武术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事迹被收录于1992版《鹿邑县志·体育篇》里。
故事中的杨春芙,一生以革命事业为伴侣,终身未再婚。解放后曾任开封救济院院长、干休所所长,“文革”中也曾被“打倒”,平反后一直在省政协家属院居住,直到去世。改革开放后,杨春芙的女儿杨楚楠在省公安厅工作,女婿王胜阁曾任河南省政府副省长。
1985年春天,杨春芙专程回到鹿邑寻找王心悦和王善臣(王买),当时王善臣已去世多年,杨春芙就给县委领导讲述她在鹿邑工作时的情况,讲述王心悦和王善臣掩护她和沈萍、陈焰妆突围脱险的经过。
据此,经鹿邑县委研究,一是决定追认王善臣为革命烈士,并在鹿邑烈士陵园内立碑纪念;二是安排王心悦为县政协委员,次子王钦先到县信访局工作,不过当时王心悦父子均婉拒了组织上的照顾。后来王钦先成为改革开放致富带头人,先后成立了箱包厂、振华商场等实体,专心经商。
1986年和1987年,杨春芙先后邀请王心悦去郑州小住。由于祖父年事已高,两次均由我陪同前往。
杨春芙在省政协家属院住的是一座平房,屋里干净简单,一身军装挂在衣架上,墙上挂着丈夫李子纯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那是一张放大的全身黑白照,照片中的李子纯烈士身穿长袍大褂,携带一把油纸雨伞,不由得让人联想起那幅《毛主席去安源》的著名油画。
在我眼里,杨春芙就是一个干净利索的农村老太婆,她在家身穿带大襟的布上衣,布裤子,脚穿平底布鞋,朴素简单,谁也想不到她是高级别的革命老干部。她说她脱掉工作装就是一个农村老太太,先前工作时穿军装,在家时就一身布衣,一生要做共产党的好党员,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1990年农历正月初九,王心悦病逝,家属电告杨春芙。杨春芙由于年事已高,无法亲自前来吊唁,便发唁电至鹿邑县委,由县委领导代表为其送来花圈和挽联。
1992年,杨春芙逝世,享年87岁。两位老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见证了鹿邑当代的一段历史,也见证了战争年代的悲欢离合。它以真实的过往告诉我们,如今幸福安康的日子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作者的话:
受家庭影响,年少的我在家父的指导下,也走上了习武强身之路,并在青年时多次参加有关武术赛事,并为家乡鹿邑赢得了些许荣誉。遗憾的是,后来因为结婚生子,陪伴我近二十年的爱好最终因生活而放弃。
如今我已年逾花甲,但刻在骨子里的对武术的挚爱,不但深深影响着我一生,也对鹿邑的历史过往,尤其那个逝去的武林,一直怀有深深的感情羁绊。
有时回想起王心悦和他的师父,以及那位曾经的义和团首领父亲,总涌起一种难名的感动。在我心中,他们虽一生隐在尘烟,但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只是,若无人问,就如同那对见证历史但不会倾诉的“钺”,沉默到最后,再无人忆起。
此文,是为纪念鹿邑历史夜空中,那些曾经划过的短暂而璀璨的流星。
讲述:王君萍
整理:七台八景
讲述人简介
王君萍,57岁,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河南省一级教练员,国家级裁判员,国际武术协会会员,国际武术协会七段战将。
王君萍自幼跟随祖父王心悦学习少林派传统拳术及各种器械,后拜马林昌老师学习武当剑、拂尘剑、护手钩等。1984年,在郸城县举办的周口地区武术运动会上,其表演的护手双钩荣获第一名。1985年,在周口地区全运会上获五项全能银牌,徒手对练第二名。2010年,在安阳举行的全民健身节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荣获女子剑术第一名。2011年,在周口市传统武术邀请赛上,荣获武当剑一等奖,紫功拳二等奖。在2019—2020年度国际武术套路赛上,53岁的王君萍荣获金牌2枚,一等奖4项。
2007年,王君萍开始跟随张金山老师习练老子养生拳、陈式太极拳,并和刘高峰、张红艳一起在鹿邑县明道宫景区义务为市民培训太极拳和老子养拳,学员近千人次。2017年春季组织带队去香港参加比赛表演获集体优秀奖。2018年,鉴于王心悦及其孙女王君萍的武术贡献,二人均被国家武术库收录为永久保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