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1959年第一次登上庐山,站在含鄱口,一气呵成著名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是何等的气魄啊!
庐山原来没有公路,到庐山牯岭的人们坐船来到九江,都要徒步登庐山。当年很多来庐山疗养的洋人和有钱人,基本都是坐滑杆上庐山的。老蒋和夫人上庐山,也是坐在滑杆上去的。据说坐滑杆上庐山从山脚到牯岭要走上三四个小时。
解放后,庐山修通了公路。1953年8月1日,庐山山北公路正式通车,全长24公里,结束庐山没有公路的历史。1971年7月1日,全长22公里的庐山山南登山公路通车。修了公路,从山脚到牯岭只要一个小时左右。
![破坏发动机油电路后,在大雪里走了十个小时遇救(疗养院公路大雪走了盘山公路) 汽修知识 破坏发动机油电路后,在大雪里走了十个小时遇救(疗养院公路大雪走了盘山公路) 汽修知识](http://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1105527172153052764776.jpeg)
1959年毛主席登庐山,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没完没了,就问旁边人,庐山公路有多少个弯。有人说,大概是396个。于是就有了“跃上葱茏四百旋”一说。
庐山修通了公路,全国很多单位在牯岭修建了疗养院。空军某部也在庐山建立了疗养院,供空军飞行员和工作人员休憩疗养。
话说1974年的冬日,庐山疗养院的内科主任带着两个工作人员,其中有一位是女护士,到九江办完事后,准备回牯岭疗养院。此时已经下午三点左右,如果一切正常,四、五点钟就能回到疗养院吃晚饭。于是,他们三个人和两个司机,驾驶的北京吉普车上路了。
庐山疗养院的汽车往来于“四百旋”庐山公路无数次了,司机开车驾轻就熟,习以为常。可是,谁也不知道,一次普普通通的回程,却遇上了一次生死大考验,“死神”与他们擦肩而过。如同当年内蒙古草原上的小姐妹,一次平常的放牧,差点儿就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吞没了!
这一次,庐山疗养院的五名军人也是一次普通的外出办事,居然也差一点儿被暴风雪吞没。只是地点不同,英雄小姐妹在内蒙古大草原,军人们在九江庐山的盘山公路上。
疗养院的汽车出发时,天空已经彤云密布,预示着可能下雪。主任想着应该没有关系,赶紧走。没想到车开出不久,天空淅淅沥沥飘起了雪花。
此时,天色暗了下来,雪花越飘越大,公路上的积雪似乎厚了起来。要知道,庐山公路很陡,下雪路滑难行,司机驾车格外小心。见到天气陡然变坏,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当汽车开到距离牯岭还有一半的路程时,虽说时间还不到五点,可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漆黑的盘山公路上,一辆开着大灯的吉普车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踽踽独行,艰难前进。终于,由于公路上积雪太深,汽车无法开下去了,只好熄火了。
五个人顿时束手无策,当年没有手机,路上没有来往汽车,完全孤立无援了。大家商量着对策:与其坐在车上死等,大雪封山,遇不上人,等不到救援,可能会被冻死;不如弃车徒步登山,虽路途遥远艰难凶多吉少,但至少有生存的希望。大家统一了意见 ,放弃等待可能永远等不到的救援,徒步可能闯出一条生路。
就在大家准备弃车登山时,驾驶员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拆除汽车发动机线路。
司机说,我们走了,车子撂下了,被人开走怎么办?主任说,大雪封山, 没人来偷车!
司机说,拆掉发动机线路,别人开不走,我们也放心。就这样,司机摸黑拆下了汽车发动机线路,一行人在大雪纷飞漆黑的庐山公路上,开始了前途未卜艰苦卓绝的行程。
五人中的那位女护士,体力不支,更是苦不堪言。但是,在这种孤立无援、艰难困苦的情形下,坚强的意志就成了战胜困难、自我解救的唯一希望。
冒着漫天大雪,踏着没膝深雪,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进着。从下午五点左右一直摸黑前行,大家顺着盘山公路不知走了多久,又冻又饿,眼看着就要支撑不下去了。此时,随行的那位女护士刚好在九江买了两斤牛奶糖。靠着这些牛奶糖的能量,大家总算能够勉强支撑下去。女护士后来说,天气寒冷,手脚都冻麻木了,剥牛奶糖纸的力气都没了。
主任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停下来就没有希望了。就这样,五个人在庐山公路上走了近十个小时后,终于在庐山小天池附近发现了一户人家。
敲开这一户人家门,主人发现门外站着几个浑身湿透的解放军,大吃一惊,赶紧让进屋。大家进屋后,主人让他们赶紧脱下湿衣服,烤火,喝热水,大伙儿才缓过劲儿来。
此时,庐山疗养院的领导不见汽车回山,连忙打电话到山下。山下说,下午已经上山回疗养院了。这下子疗养院着急忙慌了,半夜三更,黑灯瞎火,天降大雪,交通中断,无法搜寻,如何是好。在万分焦急的等待中,第二天上午,疗养院才接到主任的电话,他们得救了。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