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浙江省天台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民警许齐强对“开锁”的兴趣越来越大。他说:“配对了‘钥匙’,我比什么都高兴。”这里的锁并不是普通的锁,而是矛盾纠纷之“锁”。
入警33年,许齐强在派出所干了33年。期间,他经手调解的矛盾纠纷,不计其数。他用修锁的匠心寻找开锁的方法,让一个个矛盾纠纷当事双方握手言和,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老“锁匠”。仅今年第一季度,他就牵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多起。
带着卷尺去修“锁”“相邻墙皮,相距远的96厘米,近的仅53厘米,袁某家前窗正对袁某某家房屋的后墙,最短距离约60厘米……”调解一开始,许齐强就报出了一连串数据,原本剑拔弩张的当事双方一下子把注意力落到了他身上。

袁某想在自家后墙壁开个新窗,袁某某不答应。双方由争吵变成斗殴,造成多人轻微伤。
案子转到了许齐强手中,他带上“老伙计”直奔现场。这么多年来,他出门必带卷尺。村社的矛盾纠纷,其中一大部分都与房屋建设、改造等有关。让数据说话,是许齐强“开锁”的一记妙招。
在前后三次丈量中,许齐强发现袁某家通风不畅,不开窗户实在难受,且开窗对袁某某影响不大。许齐强心里有了底。他结合双方的亲情,在开窗的位置、窗户大小和朝向上,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赢得双方认同。
“以前随身带根皮尺,现在用钢卷尺,比较耐用,去年旧的下岗了,今年刚换了个新的。”在许齐强的办公桌抽屉内,一个旧的皮尺仍在,他没舍得扔。
尺子以其精准,打开了一个个矛盾之锁,也以其公正,量出了警民之间的距离。
双手打开“和谐门”夜深人静,许齐强还在派出所细心酝酿调解方案,他设计了多种可能,选取最优选项。他知道,面前这个案子,如果不妥善处理,一旦双方关系决裂,就会成为“坏锁”,并极有可能出现双方扬言的“你死我活”局面。
纠纷双方是兄弟俩,要分价值上百万元的一块邻街地皮,双方意见不统一,彻底撕破了脸。社区干部发现苗头后,赶紧来找许齐强“救火”。“我将调解地点放在派出所调解室,这对控制双方情绪十分有利。”许齐强考虑兄弟俩的面子,只找了两位社区干部参与。
“在这里你们尽管吵嘴”,一落座,许齐强唱起了白脸,但刚说完,他又马上唱起黑脸,“你们双方有一件事决不能做,那就是‘不能犯浑’。”
这不寻常的“套路”,让双方冷静下来。许齐强摆事实、讲道理,几经周折、几经说服、几定方案,在五天时间内,就将失衡的事态扳回了正轨。
分地一事解决后,兄弟俩的其他陈年旧账并没有厘清。许齐强又和社区干部一起,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将鸡毛蒜皮理了个遍,兄弟俩的怨气才逐渐消散。“并不是因为我水平有多高,我只是乐意多花点时间去琢磨,不想草率处理,更不想留下什么遗憾。”他说。
在一次调解时,从下午3时一直到晚上8时许,矛盾双方互不相让。许齐强像锁匠一样,不厌其烦地锉着锁坯,细心锉掉了棱角和毛边,不断磨合,终于达到了双方的心理预期。
签下调解书,纠纷双方都要拉着许齐强出去吃饭,以示感谢。但一转身,许齐强人却不见了。参与治安调解7年多,许齐强从不与当事人一起吃饭。“以前他会抽烟,在调解纠纷时,总有人给他递烟,接受或拒绝都不好,后来他索性戒了烟。”城东派出所副所长林永华说。
一有空,许齐强还喜欢撰写调解心得,并制作成课件,为一线民警传授经验。
“‘开锁’的过程很艰辛,但当双方签字时,我在心里好像听到了锁被打开的‘咔嚓’声。”许齐强说,那种滋味,比什么都美。也正因为此,许齐强忙碌在各类调解中,享受着“开锁”的乐趣。
作者:谢佳 余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