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舌头感应电路,盲人李喜柱练就一手修车绝活(修车绝活练就盲人舌头)

双目失明,人生进入至暗时刻

他叫李喜柱,现年42岁,家住河南南阳唐河县大河屯镇马庄寨村。
在这个村子里,他算是一个苦命的人,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一路走来,处处充满着曲折和艰辛。
两三岁时,一场大病,他高烧不退,引起小儿麻痹症,在那个年代,这个病对于贫穷落后的乡村来讲,是很难医治好的。
由于家庭贫困,李喜柱被耽误了,也错失了最佳治疗期,此后,他的双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
为了方便他行走,父母给他做了两个简易的拐杖,一个胳膊夹一个。

少年不知愁滋味!
有了拐杖的他,也忘记了自己的残疾,每天屁颠屁颠的,和一帮小伙伴们混在一起嬉戏打闹,全然不顾潜在的危险。
8岁的某一天,在上学的路上,他见到前方的小伙伴时,便兴冲冲地追赶他们。
不料,脚下一滑,一个趔趄,拐杖一绊,他重重地摔了一跤,整个身子扑倒在地,没有防备的他,这一回摔得不轻。
等他忍着疼痛,慢慢爬起来的时候,眼前已是一模糊。
经确诊,他的眼睛视网膜脱落,双目失明了,从此,他的人生进入了至暗时刻。

刚开始的时候,懵懂的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再也不用早起冒着寒风冻雨去上学,躺在暖被窝里,有人给送他吃喝,这样的日子真爽。
随着好日子的流逝,一天天长大的他,渐渐意识到生活中缺点什么,看到自己整天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样子时,李喜柱总觉到有一股莫名的悲伤之情袭扰而来。
除了家人,外面的事他一概不知,昔日的小伙伴们也很少出现在他的身边。
每当父母下地干活,家里只剩下他一人时,他才感到孤独、寂寞,心里的痛苦无人诉说,想到过去和未来,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用舌头感应电路,盲人李喜柱练就一手修车绝活(修车绝活练就盲人舌头)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他的变化让父母担忧起来,一有空家人们便轮番开导他,鼓励他,希望他能振作起来,好好地活着。
一个什么也看不见,走路也不方便的愣头青,最缺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和兴趣的培养。
每当他百无聊赖时,唯一能给他精神慰藉的是收音机。
“我经常听收音机,听到好多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人家虽然身残但志不残,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也都站起来了。
我虽然眼睛看不见,双腿又不好,但我还有双手。

没有任何基础的他,不知道干什么为好。
学技术,可自己几乎是个文盲,谁愿意帮他?当他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时,大家不好说什么,怕伤了他的自尊心,只能安慰他,给他打气。
李喜柱明白家人的心思,他也不去反驳。

现实生活中的李喜柱举步维艰、处处碰壁,但倔犟的他并没有被眼前困难吓倒。
静下心来时,他想尝试着修理家里废弃的旧农具、自行车等简单的生活用品。
万事开头难!
刚开始时,他完全是凭着一时的兴趣和冲动行事,等到真正处理这些东西时,身体的缺陷让他不知所措、寸步难行,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七零八落、散落一地。
在组装过程中,昏天黑地的他又不知东西放在哪里了,四处乱摸,就是难以找到原来的部件。
瞎折腾一番后,李喜柱已累得精疲力尽。
经过几天的忙碌,拆卸下来的东西基本复位了,但还是剩下几个零部件,总的来说,初战告捷。
东西虽然修好的不多,但他看到了一份希望,也为他将来的发展奠定了信念基础。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
2008年是李喜柱人生的起步年。
那一年哥嫂因一场车祸意外去世,他们留下了一辆有故障的摩托车,李喜柱很想把这辆车给修好。
由于眼睛看不见,他只能靠听和摸,拆卸、组装这辆车。
兴趣盎然的他不顾疲劳,修车到深夜三四点钟,慢慢地摸索。
谁也想不到,一个从未修过车子的门外汉,他竟然用了两天时间,把那辆车子给修好了。
这次成功给他增添了极大的勇气和信心,此后,他征求姐姐的意见,把她那辆有毛病的摩托车也拿去练练手,结果也修好了。
挑战成功的李喜柱一下子认识到自己潜在的价值,他仿佛看到前方有一束光在照耀着他,修车的道路似乎是上天的安排。

李喜柱能修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众乡邻开始把自家有点小毛病的自行车、摩托车送到他那里修理。
对于这些来之易的练手机会,李喜柱倍加珍惜,他视大家的信任如生命,哪怕是加个班,熬个夜,他竭尽全力也要把别人的车辆修好。
良好的口碑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丁坚实的基础。

在维修中练就了一手绝活

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
李喜柱双目失明了,可他的大脑灵活,耳、鼻、嘴、舌、手等特别好使。
在修车过程中,他有意识地尝试着锻炼各个器官下的最大效应。
首先用耳朵去分辨车辆的声音,听到声音的不同,他就能判断出车辆是否正常,故障出在哪里,这种“听声辨位”的绝活是李喜柱成功的法宝之一。

为了提高维修技术,他白天、黑夜围着车辆转,拆卸、维修、组装、保养,反复进行。
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积累,他几乎沉迷于修车世界里,认真细致地摸索,大到传动轴,小到螺丝钉……一个部件,一个部件他摸了一遍又一遍。
从形状到结构,从大小到方位,他反复拆了卸,卸了装,不厌其烦,各个零部件在什么方位,他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每一次次的组装成功,增添了一份信心,给他黑暗的世界里,点燃了一盏指引前行的灯火。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李喜柱终于掌握了摩托车的构造原理,有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对车辆容易出故障的机率,有了几份判断和认知。
令人称绝的是他喜欢用手去摸车,感应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车辆,质量的好坏,他一摸便知。
久而久之,他的一双手如同CT机,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故障车辆摆放在他面前,他就能在短期内找到故障,迅速排除、维修好。

不仅如此,他的鼻子也是个好帮手,每次修车时,他喜欢把不同故障车的机油掏点出来,用鼻子去嗅一嗅。
天长日久,李喜柱练就了用鼻子闻油的绝活,根据不同车的机油成色、气味,他就能判断出车主对车辆的保养如何,以及车主平时对车辆使用存在哪些不良的操作陋习等。
对他人的质疑,李喜柱自信地笑着说:“别人修车是靠眼睛,而我是在用心。

谈起往事,李喜柱总要提及母亲,“妈妈就是我的眼睛"!
“早前,我拆卸车辆时,零部件散落一地,时间一久,不知东西放在哪里。
组装时特别麻烦,一个个地去找、试探,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工作进度,只好叫妈妈来帮忙。
在妈妈的指导下,每次拆开一个零件,我就做一个记号,用心记住,在没有她的情况下,我渐渐学会了独自完成组装。

说到艰难处时,李喜柱无不感叹,“当初什么条件也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
那时候社会上也没有针对盲人的技术培训,想学点专业技能,实在是太难了!
不会的东西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从失败中找教训,然后一点点地技术积累。
到目前为止,摩托车、电动车,甚至农用拖拉机我都会修。

说到短板处时,李喜柱毫不掩饰自己:“别人能用个万能表测量电压,而我不需那玩意,我也看不见,更分不清电路的正负极。
以前我是叫妈妈帮着看电线的颜色,我才能接上线。
后来嫌麻烦,干脆直接用舌头去感应电路。
如果接反了,舌头会感觉到有点针扎的刺痛感。

修车是个技术活,没有一双好眼睛,怎么可能干这行?对于双目失明的李喜柱修车现象,大家感到不可思议。
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经过众人反复检验、考核,大家对李喜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故障车维好,已是深信不疑,甚至佩服得五体投地。
盲人李喜柱会修车的劲爆当地!
一时之间,他成为当地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关他的奇闻奇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自从熟练掌握修理技术后,李喜柱有了人生的新目标,他决定开一家摩托车维修店。
想当初,他拿着仅有的363块钱便把店铺开张了。
创业初期是很艰难的!
头两年技术还不过硬,工具也不齐全,遇到大的疑难问题,他也束手无策。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修车是份苦差事,正常人都吃不消,何况是一个残疾人。
在零下一二十度的环境下作业,手脚很容易冻僵、冻伤,只要手碰皮就很难好起来,往往是旧伤未愈新伤来。
不仅如此,人也很累,忙了一天,挣不到一个硬菜钱。

这几年情况有所好转,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店里的工具和器械配备也齐全了,作业环境大为改善。
软件设施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地在扩大,十里八村的老乡都来找他修车,每月能挣到两三千块多钱。
有了稳定的收入,李喜柱看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越干越有劲。
谈到未来时,他满怀希望,“进一步地做好品牌加盟商,服务乡邻”。

由于服务态度好,技术精湛,收费合理,他的维修店铺深受当地村民欢迎。
2019年李喜柱一家光荣脱贫,2020年他获得了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尽管脱贫了,李喜柱似乎不满足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他信心满满地准备向人生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