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西安公交集团刘阿明:从“新手学徒”到“保修工匠”(阿明保修工匠公交学徒)

西部网讯( 刘望)以“工匠精神”扎根公交保修一线,以单项发明为企业节约资金700多万,以“技术工作室”为平台推动公交维修技术革新……从业14年,西安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第五保修厂新能源空调班班长刘阿明从一名“新手学徒”成长为“保修工匠”。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拉缸”事故让他认识到了责任的含义

2007年,刘阿明进入公交保修行业成为一名学徒。
因为不是主修工,他一开始觉得干多干少无所谓,修完的机器即使有问题也有师傅顶在前面,经常出现组装的发动机活塞卫生清洁不够仔细、润滑不到位的情况。

致敬劳动者|西安公交集团刘阿明:从“新手学徒”到“保修工匠”(阿明保修工匠公交学徒)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一次,刘阿明将才组装完的发动机在试验台测试的时候,发出刺耳异响——拉缸了!
在师傅严厉的批评后,刘阿明认识到了“责任”两个字的含义。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维修技术。

发动机对汽车来说,相当于人体的心脏。
发动机缸体圆柱度的检测是非常精密的,磨损程度决定了它的修理等级和方案,这些不是嘴上说说,眼睛看看就能成的。
活塞能不能用,缸筒用不用修,轴瓦要不要换,都需要用准确的数据说话,手一抖就是几丝的误差。

初次测量时,刘阿明发现,即使测量同一个气缸,每次的数据都不一样,相差都在3丝以上。
为了提升测量的精确度,他每天下班后都在车间反复练习内径百分表,用了一个月时间,经过上千次的校准量具、清洁缸筒、测量数据的练习,他把测量误差控制在1丝以内,这相当于头发丝粗细的1/6 。

一项创新成果累计节约材料费700多万元

2015年,刘阿明发现天然气公交车在行驶两年后,集中出现动力不足、耗气量高两项故障,维修后两三天故障再次出现,这一现象让刘阿明颇感“头疼”。
经排查,他发现问题出现在天然气燃气计量阀上,这是控制天然气喷射量的部件,容易被污染,影响发动机动力。
但更换天然气燃气计量阀的成本颇高,让刘阿明倍感“心疼”,他决定攻克这一难题。

于是,刘阿明与班组同事开始着手研发天然气燃气计量阀清洗设备,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试验、研究,一款特制的燃气计量阀清洗设备诞生了,试验后效果非常明显,20分钟就能完成清洗,仅这一项创新成果已累计为企业节约材料费700多万元。

随着公交车辆更新迭代,刘阿明经历了双燃料车型、天然气车型、油电混动车型以及纯电动车型。
为熟悉新车型线路,他用万用表把整车的电器系统测量、记录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对火线、零线、信号线的线路走向、颜色、线号,保险盒的位置和功能以及每段导线的电压、电阻熟记于心;为学习维修技术,他一直延续着翻阅资料和从书本中汲取工作所需知识的习惯。

除此之外,刘阿明的手机中全是关于维修的资料,手机成了他进步神速的秘密武器。
他通过自学和参加各种新能源车辆技术培训,多途径了解掌握了纯电动车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并将其用于实践当中。

做好“传帮带”打造一支硬气的维修队

在工作中,刘阿明坚持“手勤多干、口勤多问、眼勤多看”的“三勤三多”学习原则,这让他在日常工作中受益匪浅,在实践中还向班组成员推广,从而带动了班组成员技能水平共同提高。

为帮助修理工们更直观地学习开沃纯电动车型的维修技能,2019年底,刘阿明又经过近两个月的研究与调试,制作出开沃纯电动高压系统工作原理3D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果。

为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将自己的所学,通过面授、言传、身教等多种形式,毫无保留地对徒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学理论、练实操、比技术,迅速掌握了上柴、潍柴、玉柴等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他所带过的20余名徒弟们如今都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维修骨干,为第五保修厂打造了一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维修队伍。

热心肠的刘阿明经常在休假时间接到同事的求援、咨询故障类电话,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耐心指导,电话说不清楚就视频连线。
“有问题找刘师”,在他看来,这是大家对他最大的信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