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人吵翻了,究竟咋回事…(白面铜鼓铜锣频传怪声)

白面山

消失的铜锣声和被挖烂的铜鼓都成为附近村民的记忆和江湖故事,至于是真是假,只能见仁见智了。
只有散落的铜钱,还可以找到亲历者回忆。

消失的铜锣声

周边人吵翻了,究竟咋回事…(白面铜鼓铜锣频传怪声)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6月14日上午,柳江区成团镇里湾村红旗屯51岁的村民胡见指着白面山的西北面告诉,这上面有一个岩洞,叫老虎岩,小时候爬上去过,但有一块大石头挡住洞口,进不去。

在红旗屯采访

据村里的老人说,之前有人挑东西进去,后来有人堵住洞口,进去的人就出不来了。
老人们讲,南风天时,洞里传来“咚咚” 铜锣声,后来估计是链子断了,就不见响了。

听说有“咚咚” 铜锣声故事的还有好几位老人,比如今年同为73岁的熊邦运和熊俊队,还有86岁的熊正麦。
这三人支持这一说法,但他们本人都没有听见过,只是听说而已。

熊正麦

中共柳州历史陈列馆副馆长熊柳红是红旗屯人,她告诉,她的父亲熊玉克也说听说过铜锣声的故事。

如今,铜锣声早已随着岁月烟尘消散,它带走的是传说,留下的是一种乡愁和思念。

被挖烂的铜鼓

在采访过程中,有老人说,之前有一个叫张小妹的生产队员(已经过逝),是从鲁比村嫁过来的,在集体劳动时,挖烂了一面铜鼓。
据说,鼓上有青蛙。
后来,大家把烂铜鼓拿到大队供销社,卖了81斤。
今年72岁的熊金信老人,也支持这一说法。
他说,大概是1968年或者1969年,有人挖烂了铜鼓,1斤铜可卖到1.6元。

对挖烂铜鼓一事,熊邦运、熊俊队、熊正麦等老人均说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对于重量说法不一。
那么,这面铜鼓是怎么来的?难道当年在这里真的发生过战争?

采访熊正麦

不管是铜锣声或铜鼓都是传说,没有亲历者和当事人。
但对于捡得铜钱的故事,却还有当事人在。
这个当事人叫熊炳武,家住拉堡镇。
当设法找到他的电话后,怎么打都没有人接。
后来在柳江区融媒体中心的引领下,直接到他住的地方,遗憾的是怎么敲门都无人开门。
如果找不到老人采访,铜钱故事也只是传说。

怎么办?一个字,等。

(右一)采访当地老人

散落的铜钱

6月14日傍晚,终于在熊炳武拉堡镇某小区的家中,见到了头发花白的他。

熊炳武

其实,在红旗屯,一直流传着白面山藏着金银珠宝等宝藏的传说。
甚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村里还组织专人去寻找,最后无功而返。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今78岁的熊炳武,真的在白面山挖出一堆铜钱,成为村子里见过白面山“财宝”的少数人。

当向熊炳武说明来意时,他立即笑着说:“原来是想要了解那堆铜钱啊!
大大小小的铜钱都有,最大的有那么大!
”说完,他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叠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拼凑了一个直径七八厘米的圆。

具体是在哪一年捡到的,熊炳武已经记不清了。
他只记得,是1970年他到里湾村小学当教师之前,那时在修建龙南干渠工程大渡槽,他和村民都要到山里去搬运石头。

当时两人一组,一次熊炳武和组员坐在岩石旁休息时,他用手扫了扫地上的泥沙,突然出现了几个铜钱。
“外面是圆形,中间镂空是正方形的,上面还写着字,写的什么字想不起来了!

一时,在附近的人也围拢过来,五六个人开始挖。
“挖了蛮久,大概挖得五六斤吧,每个人就分得斤把。
”熊炳武说,当时生活困难,对于这笔意外之财,大家转头就当做生铜变卖了,一个都没留。
“好像就得了几块钱,直接拿去买米了!

说到这,熊炳武又笑起来:“当时真的是生活困难,连上面是什么字都记不得了,留到现在可能就值钱了!

对于村里流传的侬智高的传闻,熊炳武也有所耳闻。
“小时候没有电视,晚上大家都坐在村里的大树下乘凉,老人就会讲起侬智高的故事。
”他说,相传侬智高被狄青围剿时,跑到白面山躲避,在那里修建了城墙。
里面有一个山洞里,还有一面铜锣,风一吹就能听见“咚……咚……”的声音。
“但是我没听到过,都是听老人家说,后来估计吊铜锣的链子断了,就没有声音了。

壮族人侬智高于距今近千年的北宋年间举兵建立大南国,自称皇帝,率军席卷两广大多地区,相传曾攻占柳州,后被北宋著名将领狄青、杨文广所灭。

侬智高的故事是附近村民讲得最多的了,但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和图片可以证明侬智高的军队驻防在白面山。
但让人不解的是,白面山上许多用石头垒成的军事堡垒及城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关注后续发布。

“柳州1号”视频号今日关注↑↑↑
传说中的自投罗网?
阅读推荐

●此地至少12例阳性!
全民核酸检测,即日起停课!

●雷电黄色预警!
柳江洪水又上亲水平台!
雨雨雨仍在继续“暴击”!

来源/全媒体 李广西 周仟仟 朱柳融 李书厚
审核/彭冰琳 编辑/陈静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爆料电话:0772—5307060;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7307722632(微信同号)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