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石化新城阔步走来!(亿元金城石化阔步新城)

石化城夜景

看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石化新城阔步走来!(亿元金城石化阔步新城)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78年的60.54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6.09亿元。
“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1年、2012年连续突破130亿元、185亿元,2015年达到221.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
这一时期,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张推进了一批事关全区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东川铁路货运中心、兰州铁路综合货场、鑫港建材物流园、兰西铁苑棚户区改造等建设项目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77%。

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

“十二五”期间,西固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十一五”末的3.85亿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11.65亿元,年均增长24.82%。
在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需要,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资金问题。
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由“十一五”末的7.8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95亿元,年均增长25.95%。

2018年完成地方性财政收入159.1亿元;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亿元。
全年民生支出2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3%。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十二五”期间,西固区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35亿元,同比增长8.8%,是“十一五”末的1.8倍,“十二五”年均增长13.91%。

消费品市场稳定。
“十三五”以来,全区的消费品市场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2017年全

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3亿元,同比增长8.85%,2016年-2017年年均增长9.34%。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7.43亿元,同比增长7.23%。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43亿元,同比增长7.23%。

看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65元,增加到2008年的12097.06元,增长33倍。
“十三五”开局之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2017年又突破3.5万元,达到35530元,2016-2017年年均增长9.4%。
消费结构升级逐渐加快,代表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住房、汽车以及享受型商品逐步呈现上涨态势。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536元,是2008年3.2倍。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7元(1978年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汇总表明每人平均收入为137元),增加到2008年的6018元,增长43.9倍。
由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外出务工收入提高等因素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823元,2016-2017年年均增长8.5%。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87元,是2008年的3倍。

看转型

聚焦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十二五”期间,西固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呈现出二产明显下降、三产快速上升的趋势。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末的1.15:75.31:23.54调整为1.43:55.86:42.71。
2015年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9.17个百分点。

近年来,西固区紧盯“精致兰州·西固计划”城市双修新定位,着力打造“区港联动开放大平台、产城融合新型石化城、特色鲜明商业副中心、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建设产业兴旺、功能完善、人民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累计投资5亿元,高标准完成了10个市级小康示范村和2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充分发挥达川、河口、金沟等地区乡村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谋划包装了一批农业综合体项目,产业升级的支撑进一步筑牢,在转型中实现了新跨越。
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已成为西固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三产比重将持续保持在40%以上乃至更高水平。

立足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积极抢占“一带一路”“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大力培育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点。
2018年,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27亿元,发运国际货运班列185列、货值约21.78亿元。
到2020年,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全面建成运营,实现生产总值38亿元,货运吞吐量达到1500万吨,班列发运累计突破1000列、货值达到100亿元,税费收入实现10亿元以上;到2035年,实现生产总值100亿元,货运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班列货值达到1000亿元,税费收入突破35亿元。

发力转型 产业丰富

让我们把目光从沿着穿城而过的黄河西移,逆着奔腾不息的河水而上,穿过城关区、七里河区和安宁区,到达西固。
这里曾是古代边塞的军事要冲,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第五区”,后来声震全国的“中国石化工业摇篮”,更是如今绿荫绕水、环境优美的“石化新城”。
西固区的历史粗犷中透着细腻,一如滋养它的黄河水。
9月25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兰州市发展成就巡礼主题采访走进西固区,实地探访了西固区的工厂、街道、公园等地,由眼耳入心,感受这座“石化新城”70年的一路变化。

兰石化保存的共和国成立后炼成的第一份油样

看企业

厚重的工业底蕴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把一栋旧厂房改造成了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这里以丰富的资料和文物,述说着她自建立以来,一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波澜历程。

资料显示:70年前的西固还是一个纯农业区。
当年到西固勘察选址的技术人员在记录中写到:“50年代初,从兰州城去西固没有火车和汽车路,只有一条翻山越坪的大车道。
西出宗棠门(解放门),只见黄河贴南山而过,川区无路可走,必须翻越范家坪,从寺儿沟附近下山,到川区后才能到达西固城。
”就是这样一个交通条件的地方,被选址人员慧眼识中,让勘察组最后做出了“我们认为西固区包括邻近的新城区应被选作建设第二机械工业部和重工业部工厂的地址”的结论。
这一结论影响了此后西固近70年的历史,揭开了西固区崭新的一页。

从那时起,一批工业企业在这里崛起。
其中,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兰炼)、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是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炼油化工生产企业。
自1958年建成投产以来,“两兰”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石化大型炼化设备

西固区的工业和兰州石化公司的发展历程一样,70年来总是备受关注。
1957年9月自来水厂开始供水,1957年11月热电厂投产发电,1958年兰州炼油厂正式投产,1960年橡胶厂(304厂)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合格丁苯橡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合成橡胶的历史……西固区内的重点工业企业相继建成并投产,奠定了工业区格局。
到如今,西固工业探索转型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歇,正在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看营商

广阔的商业前景

曾几何时,一提到西固区,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发达的工业。
而如今,快速发展的西固已是一片商业腾飞的广阔天地。

在西固区T014号规划路以北、T058#规划路东西两侧(原西北合成药厂),金城中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里将是西固区未来重要的商业中心。
兰州虹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训恺指着沙盘模型介绍说,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92亩,总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是集幼儿园、住宅、商业街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以T058号规划路划分成东、西两个地块,计划总投资35亿元。
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开工总面积已完成33万平米。
 问及金城中心和兰州其他正在崛起的商业综合体相比有何特色时,朱训恺说:“我们更倾向于把金城中心打造成一个主题购物公园,更侧重于体验式消费。

金城中心的建设是西固区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西固区长大的李思琪的记忆中,以前西固区的商业体不多,大家更愿意舍近求远地去城关或者七里河购物。
如今,看着金城中心一天天建设成型,李思琪相信,西固区的的商业经济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际陆港

同时,国际陆港也成为带动该区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国际陆港五大核心功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四大贸易通道建设全面推进,国际陆港已成为西固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
此外,推进以西港、鑫港、霖磊、甘肃物产集团为主的物流产业园项目和以丝路电商产业园、软通动力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项目,目前入驻企业达到190家。

看旅游

丰富的文旅项目

“周末来西固玩啊,金城公园现在修得可漂亮了,我带你们转转去。
”家住西固公园路的张玉娟说,以前因为亲戚朋友觉得西固环境不好,也没有地方可玩,自己不好意思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但是现在不同了,金城公园已经成了西固乃至兰州人游玩的好去处。
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气宇轩昂的宫殿城楼,美丽怡人的湖光水色,树木茂盛、花团锦簇……令人流连忘返。
“希望金城公园二期早日建成,我相信它肯定能成为兰州旅游新的‘网红’打卡地。
”张玉娟说。

除了金城公园二期,西固区如今备受关注的文化旅游项目还有很多。
比如马上就要在河口古镇“日月馆”亮相的大型激光水舞秀《记忆·盘古》,它也是西固区推动文旅融合全新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为脚本,集激光、灯光、声效、投影、烟花、火焰、水雾、水瀑等特效于一体,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未来的西固区,将多元化丰富文化旅游体验。
积极实施金城公园、关山森林公园、三江口湿地、河口古镇、水居丹霞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打造迎春灯会、西固之夏、草莓音乐节、关山骑行赛、黄河越野徒步英雄会等节会品牌;扩大国内首创文旅剧大型激光水舞秀《记忆·盘古》品牌影响力,增添城市律动,释放城市魅力,让西固成为兰州最具旅游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

天蓝水净 路网通达

绿荫绕水、环境优美的“石化新城”,粗犷的工业风也透着生活的细腻。
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全面提升生态绿化建设水平,西固区现在蓝天白云,空气清新;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岸门桥的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全市饮用水供给的重任,已于2018年3月27日通过兰州市政府验收并批复;一系列城区规划路网建设项目及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交通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

看生态

怡人的蓝天绿树

高烟囱、浓烟雾、怪气味,是从前人们对西固的印象。
在西固生活了60多年的刘胜利说起曾经的空气质量连连摇头,“以前人们总是开玩笑说,一到深沟桥,闭上眼睛一闻就知道到西固区了。
西固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灰蒙蒙的。
到了晚上,异味尤其重。
冬天出去走一圈,口罩上就会留下两个黑鼻孔印,白衬衣穿一天衣领就脏了。

的确,西固区作为兰州市的老工业基地,大气污染问题多年来一直笼罩着城市,面对如何让蓝天回归、空气洁净的难题,西固区委、区政府把“坚持以‘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为原则,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全区的头号工程来抓。
”作为答案。

经过多年探索,西固区逐步形成了“一个目标集中发力、四大工程精准治气、三大领域植绿补绿、三项机制全员治污”的“1433”环保工作体系。
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2013年至2019年,全区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总体保持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区空气质量达标115天,较2018年同期增加53天,6项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为全市打造“兰州蓝”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西固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减污治污的一项治本之策,聚焦面山植绿、城市增绿、农村补化,全面提升生态绿化建设水平。
5年来,累计造林109011亩,有效改变了面山部分斑秃的现状。
围绕道路沿线、厂区企业、住宅小区、公园广场等重点领域,新建小游园10个、改造更新草坪94462平方米、种植行道树4500余棵,城区绿地面积达到1412.51公顷,较2012年增加了10%。

夜晚,市民在金城公园练习广场舞

“这些年蓝天白云已是常态,空气也十分清新,每天早上出门锻炼,看着蓝天绿树,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如今的刘胜利还经常拍下西固的美景发到朋友圈,“很骄傲很自豪,让外地的亲戚朋友看看,现在的西固可是大变样了。

看项目

优质的水源供给

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岸门桥的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是兰州市主城区唯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沿河道总长度23.8公里,总面积57.26平方公里,总投资16179.42万元,承担着全市饮用水供给的重任。

2015年12月30日,项目正式开工,2018年3月27日通过兰州市政府验收并批复。
走进水源地保护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鲤鱼姑娘的雕塑,基座上刻着“源”字,与身后秋景融为一体。

“通过前期对整个项目的打造和实施,我们对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涵养林建设和风险防控等一系列设施进行了清理、整顿,把水源地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工作统筹起来。
”西固城投公司项目现场代表许德春站在保护区门口介绍道。

金城公园人工湖

进入保护区,穿过一条绿植廊道,通往河对岸柴家台村的吊桥就在眼前,桥下黄河水一路奔流,河对岸成片的水源涵养林郁郁葱葱,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据介绍,除了大力建设涵养林,保护区还严格执行环境风险防控和自身能力建设:沿西行线设置防撞设施,在道路北侧靠近黄河一侧修建道路防撞护栏1530米、防渗渠710米和事故应急池两座,进行流动污染源防治,通过采购自动液态滴定装置等相关监测仪器,全面加强水质常规检测能力,有效防控和应对水质污染等应急事件。
西固区政府也将成立专门管护队伍,在饮用水源监测预警、执法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水源保护和水污染联防联治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看交通

便捷的城市路网

站在T088#路旁,宽阔平坦的路面上车辆川流不息;向深安大桥两旁眺望,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深安大桥的蝶形拱“展翅”隐隐约约,一幅现代化的都市景象呈现眼前。

T088#路也称深安大道,2019年5月24日正式通车,这对于家住安宁,工作在西固的杨瑞来说绝对是个福音,“以前从安宁到西固,要么从银滩大桥经西部欢乐园进入西津西路,要么从深安大桥进入大滩社区或进入东立开泰园穿出去进入西津西路。
现在,从深安大桥过黄河,沿深安大道到达深沟桥十字路口,大概需要两分钟左右,安宁和西固的距离拉近了,我上班回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工程部部长乔文君这样形容T088#路的重要性:“这条路是连接西固区、安宁区和七里河区的交通要道,打通了深安大桥南向断头路,它的开通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加强了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也对3个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西固区大力建设城市路网,截至目前已投资逾百亿元,对12#路(广河路)、4-2#路、44#路、36#路(牌坊路)、21#路、23#路(福利一街)、兰炼一中巷、南滨河路西延段(西柳沟立交桥—西沙大桥)、省建四公司巷、西固巷等道路实施了路面整治及人行道提升改造,开工建设T018+T020#、T058#、古浪路跨线桥、北滨河西延段等城市主干路网。
可以说,西固区坚持“建路网,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抓改造,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的目标,实施了一系列城区规划路网建设项目及道路提升、改造、延伸工程,有效解决了全区南北不畅、“断头路”多、城区交通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

来源:兰州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