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滚叔的一段话开始
“清包和小半包装修,施工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工长,也就是项目经理。许多读者请我推荐工长,这确实难度很高,因为工长通常都是地域性的,而且我自己不用过、不熟悉的话,不了解工长近况的话,绝不敢轻易推荐。网络上找工长平台有好几家,从专业角度来看,推荐的可信度很低,而且通常好工长不缺活儿。想找一两个行家就能推荐全国的靠谱工长,那是绝无可能的。”
——滚叔

直面的问题一:为什么是选工长而不是装修公司?
确定一种模式,您总要有个战略上的理由。bobo留意过很多业主对此的讲述,回顾一下。
理由一,上一次装修找了某个装修公司,感觉虚脱乏力,累觉不爱,所以这次想直接找个工长。这个理由略有点勉强,因为再次抉择,或好或坏,概率作用没有改变。当然bobo不会去点破,你懂的。
理由二,原来想找几个不同工种的工人,凑起来完成装修,后来觉得太麻烦了,就找个工长吧。这是来自另一个极端的逆操作,大体上在郊区偏远一些的地方常见。bobo是绝对不建议自己找几个工人的,我自己家装修都不会这么干,麻烦会攀上一个数量级的。
理由三,就是想省点钱。这是个好理由,同样条件下工长模式总是比公司模式费用低一点,和某宝买东西通常便宜一点是同样的道理。
理由四,关于装修,设计方案已定,细节已经想好,直接和工长交流,反射弧越短越好,找了公司反而麻烦——其实您坚持自己的方案,只要可实现,不论公司还是工长,结果都会按业主要求执行的。bobo当然还是不会去点破的。
理由五,我涂料和板材(当然也可以是电线水管)已经定好供应商,装修公司不接受,所以只好找工长。bobo想说,这个情况其实是费用问题的延伸,有的装修公司会要求自购材料较多的业主多支付一点管理费,而如果材料基本都自购了,采用工长模式,工长开出的清包人工价格应该也会明显高于半包里的人工单价。
……
以上,似乎“省钱”这个理由是明显的实锤。没错,越直白越有力,除非业主在前期就已经对选定的工长有足够的了解和信心,其他情况下,选择工长模式的理由,往往来自——省钱。
直面的问题二:钱省了,疑虑却多了怎么办?
一本书定价80块钱,dd或jd卖65,tb一搜有卖50的,赶紧下单。书还没拿到手,心里就在琢磨:便宜是便宜了,会不会有问题啊,例如盗版?类似,价格优势明摆在眼前的时候,您会自然生出新的疑虑:选工长,会不会比选公司的风险更大?
bobo依然要很直白地告诉您,没有做好功课,没有预设前提,还不足够了解的海选状态下,选工长的风险是当然会更大的。就像bobo在清包走起!
该从哪里入手——2018年家装施工指南里谈到过,选择清包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谈论工长制、清包这类问题的时候,越坦诚越好。所以,如果看到这里,您还是打算去找装修公司了,那么滚叔也现成就有很好的几个选项。可以参考一下 6种装修方式,哪种最适合你——2018年家装指南
直面的问题三:我知道了风险后,该做什么?
先不急着列举条条框框,我们先从战略上把握风险的控制问题。耐心地听bobo讲个杂货铺的故事。
在某家和某多等24小时便利店盛行之前,我们多数的小区内部,或者居民楼临近的街边,总是有一类灯光昏暗,格局逼仄,货物杂乱,连招牌也马马虎虎不讲究的杂货店;再想象一下,这类杂货铺是不是也经常分布在某个旅游区的出入口附近?二选一,小区和旅游区,您在哪里消费的风险更高?凭我们正常的生活经验就能得到答案:旅游区。
好,下一个问题,为什么?相信您也能回答:因为旅游区杂货铺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似乎有点眉目了,来,我们总结一下。买卖双方本身是一种博弈,博弈的次数就足够催生两种策略,旅游区的小店,一般也就和您博弈一次,单次博弈以眼前的利益最大化为优选策略;家门口的小店要和您以及您的邻居们多次反复不停地博弈,所以只要您亮出“我是这里居民”的身份,一般来说他是真的可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服务优良,让人放心的。
到这里我们就推出了战略上的首要原则,业主们要选择的服务者,不论公司还是个人,越广泛,越长期反复地参与博弈,就越有意愿和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那么这个问题转身就成了:我们如何判断这个人,或这个公司会参与“广泛而长期的”博弈?
直面的问题之四——冀老师的三问
著名的哲学三问,常被调侃为看门大爷的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有意思的是,bobo与冀仕峰老师探讨工长模式问题的时候,冀老师说过,他说他对施工队进行考察的时候,也有类似三问:你是单干还是在哪个平台接单?你过去做过哪些项目,能参观吗?你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尤其是售后服务?我们来看看这三个问题背后的含义,到这个层面,就是业主们在战略上需要关心的细节问题了。
首先,工长是单干还是在哪个平台接单?
这问的是就是“你是谁”,我们并不关心工长家里多大房子有几头牛,开什么车有几个娃,我们关心的是他在装修的这个领域内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冀老师所问的平台,答案可能是《装修情报》读者社群,可以是他的“秀巢网”,也可以是常见的某家网或某兔网。一般来说,完全单干的工长,信息的维度太少,他就更有可能和您进行单次博弈,而一个工长在平台接活,信息纬度就多了一点,您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更多信息。即便您获得的信息是负面的,也是有价值的不是吗?注意了,bobo可不是说平台会为您家装修负有直接的责任,谁负责要看合同约定。
其次,你过去做过哪些项目,能参观吗?
问过往,问的是“你从哪里来”,这是寻求工长的过往信息,以确定他参与反复博弈的情况。
回答第一类,有的,我试着约几家;
回答第二类,您在哪个区域,我就近约几家去参观;
回答第三类,我做过的案例都有记录,发个链接给你,你看过想约哪家我联系试试;
回答第四类,您想看哪一类的,比如简约还是简美,有没有暖通设备,毛坯还是需要拆旧,我找找类似的。顺带说一句,《装修情报》有个找工长读者群,我拉你进去,您可以和同样需求的装修业主们交流,其中有些业主家正在施工,如果想咨询某个专项的问题呢,我们还有很多专业分项群可以帮您解答。
以上的信息量很丰富,但是相信您稍加体会一下就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关于“可信度”的表达程度的不同。另外,第四类回答中,群平台与常见的网络平台最大的差异,就是群内业主之间可以快速而广泛地交流,工长在这个群内,就像那个小区杂货店的店主,绝对不会轻易坑骗某位住户,坑一次,只需要一两天时间,这一片就都知道了,成本实在太高,是给自己挖坑。这就是信息透明之下反复博弈产生的效果,也就是滚叔和他的伙伴们建立的个群给大家的便利——用低成本的透明信息增加反复博弈中业主一方的筹码。
最后,你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尤其是售后服务?
这问的是将来,“你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1、如果您参观过以往案例,尤其见过业主,可以私下问问施工过程遇到过的困扰,如何解决的;施工用到的材料,是否如约定;施工完成后的维护,是否及时……
2、问工长,有没有关于工艺细节的约定,最好是文字版本的。有的工长会说:我们按照标准施工……这固然是对的,但是笼统而缺乏细节。装修过程中的问题,标准只是基础,具体的问题,却是因时因地,因人因项目,呈现琐碎繁杂。如果没有经常做文字记录的习惯,靠大脑的海马体存取是肯定疏漏的。
3、到了报价这一步,看一看预算文件。那种用五六行文字,与您约定费用的,最好谨慎。工长模式只是简化了组织结构,施工过程没有本质区别,还是那些工作,还是那些材料,甚至因为业主的个性定制,预算文件不能套路化,变得更复杂了。一个工长对于预算文件的细致程度,也反映了他对过程的控制。
4、问问工长,就您看过的那几家,最后增减项的结算情况。一样的,看文件,听描述。有时候,增加项是最容易产生争议的点,也是能看出工长对过程中不确定事项的管理能力的一项。一般来说,施工接近完成时,业主与工长就增减项钱款的相互确认,观点一致,就意味着施工顺利收尾,宾主尽欢,契约精神最终达成。
直面的问题之五——贝叶斯定理的概率调整
贝叶斯定律,我们可以片面直接理解为,基于经验的动态概率决策方式。我们直接举几个例子吧。长沙找工长群里有位工长推荐人周利举,和他接触过以后,您会觉得这人对于装修在行,工人靠谱,业主们的反馈都挺好。在此基础上,您有可能进一步了解到,这兄弟很善于烹饪,把做菜当作生活的调剂;另外还善于插花,有一颗爱美的心——是不是会增加一点好感?对的,您就很自然会把选择他的概率调高一点。
类似的还有,比如北京的冀老师,运营着一个“秀巢网”,里面有很多案例信息可以查询,对于施工队有押金约束,对业主有资金托管的保障——这都是加分项,都是可以参与您的战略决策的信息。
再比如您看到bobo洋洋洒洒四千字以后,应该能感觉到bobo是一个善于观察总结和表述,能够帮您理清思路的人,也可以给加几分。
诚然这类判断有很感性化的成分,但是对于一次装修的过程,满意与否,不也一样有很多感知的感性的成分,交流过程中对于人的感觉,作为辅助判断元素,是没有问题的。
功课做到了这一步,大体上是完整了,甚至连细微调整加减分项都有了。至于到战术层面,例如去工地看些什么,和工长具体能聊些什么,预算文件怎么看,《装修情报》已经有过数量很多,讲述也很细致的文章,bobo也会在后续的文字里进一步聊聊。
编辑留言:开春了,许多读者就要动工装修了,滚叔请bobo写一篇找工长的文章,先解一下燃眉之急。工长,也就是装修施工中的总负责人,南方有些地方叫项目经理,有些地方叫工头、包工头,家装施工九成以上是由工长组织工人完成的,差别在于是你直接雇佣了工长,还是你找了装修公司,间接地雇佣工长。欢迎装修者加入bobo主持的找工长读者群,也欢迎各地工长找bobo自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