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自然不必说,人流车流密集,拥堵是正常事。就是二三线城市,也是拥堵不堪,特别是遇上下雨天,不堵一两个小时才回家,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交通拥堵成了新的“城市病”,特别是有急事的时候,恨不得插上两片翅膀飞过去。这事怪谁呢?怪政府没把马路修宽一些?怪交警疏导不力?怪城市规划没多整两条马路?
其实不光咱们国内交通拥堵,国外也有“拥堵病”,这是一个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

拥堵之路
2011年的美国发生了一件事,洛杉矶这个城市大家都认识,那里有一条405洲际公路,这条路每天有将近40万的车流量,高峰时期车流还会多一倍。特斯拉的马斯克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这条路,非常痛苦,把这条路称为“灵魂杀手”。
还有人开玩笑说,这条路之所以叫405,是因为前进速度每小时是4到5英里。
走过这条公路的人,都会感叹,什么叫堵成狗,堵得绝望。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车流,根本不知道自己堵在哪儿,还要堵多久?
如果光这样看,你会以为这条路是一条村道,来回就4个道而已吧?还真不是,这条路双向10车道,国内也没几个城市有10车道。因为这条道是洛杉矶链接南方的主要线路,很多运输车和客车只能走这条道。
405公路
那怎么解决?一开始洛杉矶交通厅投入了10多亿美元准备扩建,但是扩建就要先封路施工,最短也要封路一周,可是封闭405公路,就相当于把洛杉矶和南部地区的交通切断,这洛杉矶不就变成了一个大型停车场吗?
最后政府决定,扩建马路。参议员发出号召,洛杉矶市长发言恳请司机们在施工期间停止用车,警察局邀请30位好莱坞明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重要预警。
政府还邀请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的军事工程师来部署施工,目的就是为了精确安排周期,尽快完工。而且为了防止交通拥堵增加的车祸和人际冲突,医院还增派了人手,整个洛杉矶严阵以待,准备迎接交通末日的到来。
2011年7月15日,“交通末日”来了。没想到准备那么久,那一天居然没发生什么严重拥堵,更没有激增的交通事故。很多路段,交通变得很通畅,连空气污染都少了四分之一。
这下人们奇怪了,怎么突然就变得交通顺畅了?那这样干脆不要扩建马路算了。
堵反而有用
当然不修是不可能的,新车道很快就修好了,效果如何?一家数据分析公司进行检测,发现通勤者花费在405公路的时间并没有减少,比之前还增加了一分钟。
也就是说增加车道后,反而让交通变得更拥堵,此后405公路便成了美国道路历史上的一个笑话。
其实大家都很困惑,这道路明明拓宽了,怎么还会拥堵?难道说马路越大越堵,那反过来把马路拆掉,就不堵吗?答案还真就是这样。
韩国首尔的清溪川,现在是一条河+一个公园,以前是一条高速公路,每天通行约16万车辆,后来被当时的市长李明博拆除了,改成了公园,也没有给首尔带来拥堵。
清溪川
西班牙马德里也把道路改建成公园,同样是收到改善交通的效果。当然拆路相对来说有点极端,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给车辆山路收费,设置障碍。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由半岛和很多岛屿链接组成,岛屿之间由桥梁链接,交通也是很拥堵。最初的提议是修建一座新的桥梁,但是斯德哥尔摩已经有70多座桥梁了,有没有别的办法?
政府便在全城安装了43万个传感器,然后对所有交通节点进行数学分析,最后建立了一套模型,对高峰时段使用桥梁和公路的车辆拍照收费。人们听说后争议很大,政府不投入资金扩建基础设施,还要收费交通费,太不靠谱了吧?
但是没想到,这招实施后效果却出奇的好,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20%~25%,碳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后来瑞典通过全民公投,这套收费的措施被永久性地在斯德哥尔摩执行。
斯德哥尔摩
你看,增加车道并不能缓解拥堵,反而是对道路增设进行限制,或者干脆拆掉马路,可以缓解拥堵,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反差有些大。
给车辆增加车道不就是疏吗?给道路设限制不就是堵吗?怎么现在堵比疏还管用?
抑制欲望这个现象叫做“布雷斯挬论”,德国数学家布雷斯在60年代提出过一个挬论,在一个交通网络上增加一条路段,反而会使网络上的通行时间增加。这要怎么解释呢?
在洛杉矶交通厅看来,车流是一个固定的常量,只要加开车道,就能把这些车流消化掉。但认真想一想,这个车流其实是一个弹性很大的变量。
2011年为什么交通大拥堵没有出现,是因为经过前期的宣传和预警,洛杉矶市民早就做好了不开车的准备,开车的需求被大大压缩。而且他们发现,即使减少开车,对生活也并没有多大影响。
你下次出门的时候也可以问问自己,一定要开车出门吗?一定要选择在高峰时间段出门吗?一定要走这条道吗?你会发现自己也并非一定要开车,只不过是习惯了而已,如果不开车几天,也不会有多大事。
再来看欧洲城市,像巴黎,城市建筑格局是老派的,路非常窄,想拓宽也没办法。交警治理也是一刀切,很多道路禁止汽车通行,鼓励居民骑自行车,拥堵没有,老百姓的生活也井然有序。
这就显示出解决问题的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客观世界,因为客观世界的变化不大,像下水道,只要疏通管道就没事了。另一种是针对人类社会,有时间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对这个解决方案的依赖,大家拼命使用,结果到了最后方案就失效了。
比如说节油型汽车的问世,会不会减少人类对石油的消耗?答案是不会,因为汽车省油,买车的人更多了,结果石油的消耗反而是更多。
这也就是解释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现象,人的欲望水涨船高,要如何去抑制?为了金钱和出名,不惜拉低节操,突破底线,女人搞色情直播、当小三,男人贪污公司财产、算计同事,人与人之间变得唯利是图,没有信任感。
人的需求和欲望都是弹性的,一旦没有被限制,就会无限地扩张。就像没有限制的车辆一样,欲望不断向外侵占,越过别人的边界,倘若没有抑制欲望的方案,人的一切行为都会变得很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