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扛在肩上——陆良县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纪实(信访积案项目企业园区)

优服务

——释放经济“新动能”

5月下旬,当接到云南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招聘66名残疾人且符合享受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申请时,陆良县税务局第一时间派出征管干部前往企业实地核查,并快速办理了备案登记手续。
企业负责人林小忠感慨地说:“税务部门服务给力,企业发展更具活力。

为了把“陆良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奶及奶制品生产加工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核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落到实处,陆良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目光放在关乎县域经济兴衰、实体企业成败的园区办、工信、发改、市场监管、税务等多个职能部门的身上,结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推拖绕”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查找各相关部门存在的服务短板,扎实梳理和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清单,从整顿工作作风入手,从改善营商环境发力,着力解决好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力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能。
县工信部门积极开展“当好企业参谋”行动,重点围绕谋划企业升规纳规、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做文章,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县税务部门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从日常税费征管、“非接触式”办税、实体办税等方面进行接地气的改革,变行政管理为主动登门服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民生关切,积极开展以提升质量为主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撑起一片蓝天;县工业园区办积极开展“当好企业保姆”活动,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汇集、产业向园区聚集”工作思路,紧扣“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的目标,把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视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全力推进企业联络员制度和项目工作专班推进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陆良县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活力得到有效释放,推动了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蒙牛乳业年产33万吨饮料及乳制品生产项目已于7月1日正式投产;灿林农业年产8万吨精品干菜项目一期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二期完成厂房基础建设,预计11月底正式建成投产;年产35亿只一次性医疗防护丁腈橡胶手套项目正在开展厂房主体建设,预计9月建成投产;云南陆良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立项备案、环评、林地批复等前期工作,5月29日已开工建设;神农集团年产50万吨饲料及生物安全中心项目正在开展饲料生产厂房、生物安全中心主体工程建设,12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投产。
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9.8亿元,同比增18.1%;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同比增19.5%。

转作风

——架起民生“连心桥”

6月1日至3日,陆良县残联邀请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全县200余位精神、智力残疾人士集中开展上门鉴定活动,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办理《残疾证》。
家住板桥镇河东村委会的残疾人邵洪丽高兴地说:“以往办理精神、智力方面的残疾证,鉴定需要跑到市里才行。

这次县残联邀请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来到家门口开展服务,为我们免去了许多麻烦事。

近年来,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勠力同心和接续奋斗,陆良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然而,实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残疾人就业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福祉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陆良县从群众最困难、最揪心、最烦恼的事情做起,找准最佳切入点,努力唱响民生服务大戏。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今年5月,陆良县又精心选派了7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36名驻村工作队员,实现68个原贫困村振兴工作队全覆盖,确保了4个非贫困村“软弱涣散”村、6个非贫困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每村有一名第一书记长期驻扎,起到了乡村振兴工作的中流砥柱作用。
县委派驻活水乡雨麦红村的驻村工作队员郭宏,是陆良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科技人员。
之前,已在雨麦红村干了5年的扶贫工作,他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主动与云南沃坤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合作,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绿色、生态、无公害蔬菜,建起了近千亩外向型山地蔬菜基地,为雨麦红村的露天蔬菜销往欧盟国家立下不小功劳,深得当地群众信赖。
为了让已经摆脱贫困状态的乡亲们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在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时,他又主动申请留在雨麦红村,继续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其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先进的循环农业生态种养项目搞成功,以养殖蚯蚓为纽带,用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又养蚯蚓,用蚯蚓粪种植高档蔬菜、有机食用玫瑰和牧草,优质的牧草、菜叶又是散养五黑鸡的上好饲料,废弃菜叶发酵后又可以养蚯蚓,从而形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目前,整个循环农业生态种养模式各环节技术基本成熟,该村正采取“村组党员干部先行先试,逐步在农户中推广”的方法进行模式推广。

促和谐

——化解矛盾“零距离”

3月底,陆良县同乐街道等相关责任单位采取货币补偿与参与土地招拍挂相结合的方式,正式与陆良县闻名轿车快修店业主闻爱良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这起3年前因爨乡大道改造提升过程中征占民营企业厂房的拆迁补偿难题,终于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征收补偿、房屋拆迁安置等热难点问题无法避免。
为了把涉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维护好,陆良县围绕中央、省市关于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有关要求,以持续巩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创建成果、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为目标,紧紧牵住信访工作“牛鼻子”,积极落实县级领导接访约访、源头预防、信访问题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积案攻坚等措施,着力打造信访大网络、矛盾大调解、积案大化解工作新格局,实施“点对点旋接、面对面沟通”的零距离工作法,信访形势整体呈现出信访总量大幅下降、信访积案逐年递减、非访和越级上访得到有效遏制的良好局面。
一是抓实事前防范,严格落实《陆良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让风险评估成为上项目、作决策的刚性门槛,基本实现从“事后保稳”向“源头创稳”转变。
二是抓实事中化解,认真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现有的县乡村168个调委会、2个个人调解室、11个专业调委会,配备专兼职调解员993名,整合县内12家司法所、15家金融保险企业进入“云解纷”平台,扎实构建县、乡、村、组四级联动调解机制,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上半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54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三是抓实事后处理,全面推行“法治信访”,严格执行信访工作制度,积极发挥县委信访联席会议作用,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案、接访、约访和带案下访制度,深入开展四类重点案件和积案化解行动,实行“每月一研判、每季一通报”的督办机制,今年以来共化解调处了“骨头案”“钉子案”151起。
尤其是从6月7日开始,该县每天都安排1名县级领导进行接访,接访领导负责所接访事项的协调、批示和全程督办,高质高效地办理中央巡视组、省委巡视组交办的118件信访案件。

曲靖日报特约 顾贵明 通讯员 陶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