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彰显立德树人三雅特色
要想学校成为品牌学校,要想学校高品位全方位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是应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自2014年新校落成学校努力打造“移步换景,文厚景怡;静雅文苑,乐学陶然”的校园文化雅行品牌,门厅文化主题——彰显办学理念悦读立德、习字树人;各楼层都有相应的走廊文化主题——一楼“学会感恩起步”;二楼“沐浴书香成长”;三楼“承载梦想起飞”;四楼“回归上下五千年”。
楼梯文化——安全警钟长鸣、学生作品展示;教室文化主题——班级名片、学生作品展示、四表一册、晨诵午读暮省、图书漂流等;课堂文化主题——高效课堂与教育信息化融合展示活动;课程文化——趣味剪纸、书法文化、泥塑文化、野草野菜野味、升旗文化、悦读文化、社团文化、路队文化等校本课程。
教学楼命名“博雅楼”,公寓楼命名“静雅楼”,报告厅餐厅楼命名“崇雅楼”。
意蕴传承弘扬雅文化,敦促广大师生立德树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礼仪美德等行为习惯;
办公室文化体现符合部门、学科、教师共性特点。
找准与三雅精神、三雅风范、三雅工作态度及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校训、校风的结合点整合布置。
班级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体现出温馨和谐,有机渗透三雅精神与风范,其基本内容包括班级名片、班风、班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学生值日安排表、班务安排表、学生星级评价表、学生作品(特长)展示栏、图书橱、卫生角、摆设易活花草盆景等。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逐步构建起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持续、健康发展的“三雅”乡村小学。
落实“八好” 搭建起养成教育的平台
几年来大梁王小学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八好”新路子,即“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扫好地、做好操、画好画、算好题、作好文”,为学生搭建起张扬个性、放飞童心的养成教育平台。
为了落实好“八好”要求,大梁王小学成立了由德育处、教导处牵头,班主任、音体美教师、各室管理员、学生代表组成的养成教育督查小组。
每天对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学习状况、活动表现,以班级、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并以 获得“ ★ ”的多少来鼓舞和激励孩子们落实“八好”。
如今“八好”已成为大梁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学校养成教育的主题,每时每刻提醒着孩子们平时该做什么、应怎样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特色课程 打亮乡村孩子人生底色
大梁王小学地处乡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大梁王小学选择从校本课程开发入手构建了开放和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
从“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深化新课程”,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来。
社团课程走进课堂。
目前大梁王小学已有成形的15项精品课程,如:剪纸、书法、陶艺、足球、乒乓球、线描、合唱、刺绣、棋艺(五子棋、象棋)、舞蹈、朗诵、跳绳。
大梁王小学教师根据自己所带的精品课程,现已编辑了不同的校本课程,如:《趣味剪纸》、《陶艺》、《墨香》、《绿茵》等15项。
通过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调查和教师申报活动课程的试行,形成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菜单,让不同的学生参与不同的活动,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保证学生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所发展。
践行新教育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大梁王小学开辟了行雅操场、明雅广场、润雅绿园,载雅路等文化长廊阵地,整合丰富阅读资源,开展同学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读书形式,设立美读时光,建立课外阅读积累本“我手绘我心”“暮省集”、“数学日记”、“轻叩诗歌的大门”;平时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每年4.23举办校园读书节,诚邀各级领导、电视台、学生家长参加,向全社会全面展示办学理念下的育人成果,教导处、教科研中心、德育处要提前拟定好策划书,将此项活动当做一项育人工程来做。
自2018年9月全天候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图书室、走廊书架,让书声丰盈校园,让书香浸润心灵,让每一位学生时时处处徜徉在墨香书海中,让新教育实验幸福着每一位“梁小人”。
每天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切入点开展学生读书活动。
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
每天早课前的晨诵已成为大梁王小学师生的一种习惯。
精心选择适合的诗歌,让孩子们的心灵在每个生命的黎明得到唤醒,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
全校统一午读时间。
周二、四在集体午读时间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班级选定的读物。
其余中午时间,学生自由读图书角、书廊的书籍。
暮省——让孩子学会反思的生活。
学生在自己的《读写绘本》上写下或者绘出自己从诗歌中、从美文中、从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中体会到的感受。
期末编辑出版新教育实验班级《书香留痕集》和新教育实验学校《会眨眼的星星》习作集。
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阅读平台。
各班在教室后角建立本班“图书角”。
各班级结合班情给“图书角”命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如“芳草地”、“书香悦吧”等等。
在“图书角”处要书写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定期更新。
缔造完美教室,让教室成为家园。
朱永新教授说过:“教室”是一付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农村小学,我们要完成这项工作只有靠自己动手。
要用“草根”理念在大梁王小学掀起缔造完美教室的高潮。
各班级自己确定好班级的标准;自己动手确定自己的班名:啄木鸟班、百灵鸟班、红荆条班、海鸥班、阳光班、清华班……等等,要富有生机与活力;要自己动手让我们教室的墙壁面面能讲话,各班级学生自己用小手涂绘自己的班级格言;处处彰显着“生生是星星,颗颗亮晶晶”育人理念。
战“疫”课程 温暖宅家孩子战疫心
一场灾难,让大梁王小学谋划新发展。
面对疫情,学校结合“悦读立德习字树人”的办学理念,从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两个角度探索出了“停课不停学”模式----“停课自主学,疫情促自觉”和“隔空自觉教,成长靠引导”。
首先,大梁王小学重视课程的育人作用。
疫情在当下,教育向未来;生活即教育,时事即教材。
学校因势利导将“疫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树立大课程观、大教育观,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开发“战疫课程”。
学校每周确定一个教育主题,通过网络升旗仪式、主题实践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系列主题教育。
学校还把微信公众号当做教材读本,宣讲科普知识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认识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和社会舆论,进而形成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意识和热爱祖国、感恩社会、勇于担当的情怀。
就是这样一群默默坚守乡村砥砺追光逐梦的老师。
防疫战疫中他们守护四方稚孺,传承乡村文脉。
面对当前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起早贪黑睡种好\"责任田″,戮力同心守护\"一校人\",用言行书写着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故事……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温馨乡村学校建设正是我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回答。
核心素养视角下,已达成共识,那就是今天的教育不能只着眼于孩子的一次考试或一次单元检测,而是要为学生带来持续一生的、积极的、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影响。
温馨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梁王小学“雅”文化课程建设仍在路上,让温馨“雅”文化课程打亮乡村孩子人生底色,这是今后大梁王小学仍然会坚持的方向,也是师生共同的期盼。